客家方言

家乡区县: 河源市源城区

客家语(Hak-kâ-ngî),简称客语(Hak-ngî),在非正式场合又称客话、客家话等,在部分地区还称涯话、新民话、广东话(或土广东话)、怀远话、惠州话(广西等地)等,是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一种声调语言。一般认为,客语在南宋便初步定型 ,而被定名为客家语是20世纪的事情。

客家语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一门语言(非方言)。尽管如此,语言学者对于该将其归属至汉语方言,抑或是当成一门语言仍有一定争论;特别是在中国国内,它被认为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客家语主要集中分布在粤东、闽西、赣南,并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南方(含台湾),以及马来西亚等国一些华人社区。语言学术研究中,它以梅县话为代表,但现实中惠阳话影响较大;在台湾,则一般以四县腔为代表。

历史上,客家语曾是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境内主要流通语言之一;曾是太平天国的“国语”,广泛用于其官方文书中 。由于客家人传统地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客家语的传承曾一度依赖于不受外界干扰的封闭社会和口口相传的严厉祖训。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封闭社会被快速的城市化瓦解,传承客家语的传统法则也在信息时代逐渐被抛弃,客家语因此成为世界上衰落最快的语言之一 。台湾地区曾于1988年发生了还我母语运动,后来逐步发展客家语现代媒体,使客家语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客语流行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公共生活领域(如广播电视、交通服务)语言服务的出现等,使客家语走出封闭,迈向现代化,融入了时代潮流。

yuanlei(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