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家窝镇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突出抓好优势产业、优势品种和市场主体,打造出五个农业板块,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就业增收。2014年,园区预计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务农户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
以农业增效为导向,努力打造设施农业。多年来,张家窝镇一直以大田作物为主,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通过宅基地换房,该镇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建设了11万平方米智能温室以及35万平方米二代节能温室,并先后引进了新加坡、台湾等七家龙头企业,形成了花卉、食用菌、有机果蔬、名特枣、园林园艺五个特色基地。其中国内最大的蝴蝶兰种苗出口企业——台湾今日集团,在园区内租赁了4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台湾皇达集团租赁了5万平方米二代节能温室。此外,该镇农业种植大户还承包了20万平方米日光温室,蝴蝶兰平均亩效益达到10万元以上。在全区引进了首家农业外资项目——闽中食用菌有限公司,项目投资1.5亿元,占地190亩,建成了8万平方米生产车间,日产杏鲍茹30-40吨。产品全部为订单销售,主要销往京津两地,亩产值均在100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一亩菜等于十亩田,一亩花等于十亩菜,一亩菌等于十亩花”的效益。
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努力打造现代种业。张家窝镇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并重,注重发挥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与中科院蔬菜所、市农科院、市农学院进行合作,实现了“借智发展”。特别是由天兴佳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的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建成生产设施8万平方米,成立了组培和炼苗车间2000平方米,研发出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和质量检测体系,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产品在2012年全国马铃薯高产竞赛中获得金奖。2013年该中心生产试管苗1000万株、微型薯种薯5000万粒,实现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利润900万元。与此同时,建成了200亩草莓种植园,积极培育草莓克隆苗,2013年生产种苗20万株,实现了应用高端技术改造农业的目标。
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努力打造集约农业。张家窝镇在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利用三个村2300亩复垦土地,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进一步将土地集中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手中,提高了农业集约化水平。该镇闫庄子村以770亩土地承包权参与农业园建设,每年获得租金收益,亩收入是以前的4倍。目前,该镇共培育出家庭农场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形成了多元化投资经营机制。同时,该镇还扶持两个复垦村庄利用平改闲置资金投资建设日光温室,对外出租,并在市、区补助的基础上,按1:2进行资金配套,保证村民拥有固定的收益。
以拓展功能为途径,努力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按照“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的思路,推动一产、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先后建成了蘑菇地带、灵芝种植基地、冬枣采摘园、萄葡园等休闲项目,实现了农业和文化旅游之间的有效对接。其中,投资3000万元建成的食用菌休闲展厅,集中展示了国内外300余种食用菌,打造成食用菌文化教育展示基地。灵芝种植基地已成功种植灵芝、鹿角芝、西洋参等产品,每天到此参观旅游的各地游客近千人。去年,该镇农业产业园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