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古朴的祭田

家乡区县: 贵州省贞丰县

据考古资料及中外学者考究,布依族的先民百越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及发明野生稻引种水稻的民族,最早驯化养殖野牛为人服务的民族。自古以来,布依族都是以牛相伴,靠牛耕作,种水稻养活自己的民族。每年农历六月六,布依人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田神活动,以求风调雨顺、蝗虫灭尽、五谷丰登。 贞丰布依族“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在长期农耕稻作中形成的娱神、娱人为内容,以祭祀、歌舞活动为载体,含有宗教性、生产性、文娱性为内容的传统节日。祭田神,当地布依人叫“卡介傥纳”。相传田神是布依族老祖先演变而成。原因是生老病死是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老人一代接着一代死去,而布依族供奉祖先的杯盏、碗筷、供品份额是千古不变的。老祖先在家神中一代一代被取替,只好退居到自家的田边地角给子孙守护田业,一年四季年复一年护佑子孙足食丰衣、六畜兴旺。布依人用祭田神这种方式,表达对祖先艰苦创业、不计名利又甘于奉献精神的感谢,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企盼。布依族的“卡介傥纳”有讲究。首先要到山上割来名叫芭茅杆的植物,用作扎纸马的杆。据说芭茅杆杆坚硬叶锋利,插在田中,寓意为杀害虫斩妖魔所向披靡。其次用芭茅杆夹住剪好的纸马以备用。祭田前,男主人要换上干净的衣服,在提篮里放上三个盛满五色糯米饭的碗、三双筷、三个酒杯、三柱香、一壶酒、一盘煮熟的刀头(肉块)、冥纸,一手提竹篮,一手拎雄鸡,带着小孩去祭田神。主人在自家田的进(出)水口处,用镰刀割平野草,摆上篮中祭品,将有纸马的芭茅杆插于田中近供品处,然后操刀杀鸡,把鲜红的鸡血滴在纸马和芭茅杆上并将其插于田中央,意为“雄鸡在此,蝗虫回避”。然后架锅打理雄鸡,热上刀头,口念:“田神保佑,谷好物丰,人强马壮”等颂语,毕恭毕敬地祭供田神。参加祭祀的人一边陪田神吃饭,一边给小孩讲农耕文化,讲述“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既丰富了小孩的阅历又增长了其见识,达到悦神益志的境界。

懿苒(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