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又传因山形似狼 而得名。北宋淳化年间(990~994年)州牧杨钧觉得狼山之名不雅, 便改狼山为琅山,后又因山上的岩石多呈紫色,故后人又称之为紫琅山,南通市因而也得了“紫琅”这个雅致的别称。狼山原在长江之中, 唐代高僧鉴真第三次东渡日本曾在狼山停留避风,北宋时狼山才与陆地涨接。自宋至清陆续兴建了庙宇殿塔,总名广教寺。
话说狼山的主人本来是条得道的老狼,一日,大圣菩萨云游至东海边,一看,哇,这山风水好啊:南来北往,通江达海。于是便打起了狼山的主意。可是狼山是有主的啊。虽然主人是条老狼。我们的菩萨可是个讲理的人,不会使用暴力滴……于是,我们的菩萨就屈尊找老狼商量,老狼当然不愿意啦,菩萨看的出来是风水宝地,得道的老狼当然也看的出,好不容易有个修行的地怎么可能就凭菩萨空口白舌几句话就放弃。 菩萨还是很耐心地和老狼商量:这样子,我把袈裟铺地上,袈裟盖到的地方归我,其他地方归你。老狼想:袈裟才多大啊,巴掌块大的地给他也罢,也不能显得我们中土修行的人太小气。大圣菩萨袈裟一洒,铺天盖地,把整座山都盖住了。老狼一看傻眼了。我们中土修行的人总不能不讲信用吧,于是把狼山让给了菩萨。 不太甘心的老狼让出宝地后,对菩萨提出了个要求:让山不让名,山名还叫狼山。菩萨也许觉得使用法术得来宝地有点不厚道,欣然同意了老狼的要求。 于是,虽然山上无狼,却依然叫狼山,这就造成了本地一个有趣的风俗。
本地人上狼山进香,如果说:今天我们去狼山烧香。呵呵,肯定会被老人家批评。去狼山烧香是不能称呼“狼山”的,应该称呼“山”。正确的说法是:去山上烧香。带了“狼”字,香火都被老狼得了。而且,不能提前计划好去烧香,应该临时去,去之前也不能大声招摇,同样是怕老狼知道后,截去了香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