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注重宣传。及时召开冬季麦田管理工作专题会议,并充分利用村室广播、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冬季麦田管理技术知识以及冬季麦田管理的重要性。目前共发放技术资料4500余份,培训农民2000多名。
二是注重指导。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协助群众及时调查分析苗情,进行分类指导。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及早制订小麦防冻抗灾预案,做好防冻抗灾准备。
三是注重管理。对当前生长过快、长势偏旺的麦田,指导群众采取镇压、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控旺;对于底肥不足、群体偏小、叶色发黄的麦田,指导群众及时追肥促苗。
(一)认真搞好苗情调查和查苗补种工作。各地要抓紧搞好麦播基础和苗情调查,因地制宜提出管理措施。对过密苗要及时疏苗;对于缺苗断垄的田块,要及时补种;对于已经分蘖仍有缺苗的,就地进行匀苗移栽,疏稠补稀;移栽时要选择有分蘖的麦苗,覆土深度要掌握上不压心,下不露白,保证成活。
(二)及时中耕。各地要在小麦越冬前对所有麦田浅中耕1—2遍,破除板结,活化土层,消灭杂草,提高地温,促苗早发。对于播量过大或播种过早的旺长麦田,要在11月底或12月初进行深中耕,切断部分次生根,抑制群体过快增长,控制发育进程,以防群体过大或拔节过早。
(三)开展麦田镇压。镇压可压碎土块、密封裂缝,有利于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良好的土壤墒情。因此,对于整地质量差,土壤不实,坷垃较多的田块,分蘖后要进行镇压。对于部分生长过旺的麦田,也要因地制宜,因苗制宜进行镇压,抑制旺长,促进旺苗转壮。镇压要看天、看地,一般在晴天中午、墒情适宜的条件下进行镇压,镇压后要浅锄,促根增蘖。
(四)因地制宜,追肥浇水。对施肥不足的田块,要趁墒追施化肥,每亩可追施尿素8—10公斤,或增施有机肥,腐熟的人粪尿,保证幼苗生长需要。冬灌要掌握“夜冻昼消”标准,不能过晚。
(五)加强监测,及时防治病虫害。当前我县麦田已进入多种病虫害冬季侵染发生重要时期,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科学防治。要配置毒土或者毒饵防治地下害虫,确保全苗越冬。对小麦条锈病,要坚持“带药侦察,就地防治,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策略,最大限度减少越冬菌源。对纹枯病达标的田块要进行防治,明年早春进行普遍喷雾防治,压低中后期病害基数。要积极开展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确保防治效果。
(六)化学除草。今年麦播以来土壤墒情适宜、气温较高,杂草冬前出土率高于往年,当前杂草草龄小,抗药性低,麦苗小,遮盖度低,易于喷药除草,且冬前施药安全间隔期长,防治效果好,又不易产生药害的有利时机,选择对路农药,开展化学除草。施药时间要在日平均气温不低于5℃时进行。要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合理用药。对以猪秧秧、米蒿、繁缕、野油菜、荠菜等为主的双子叶杂草发生严重的麦田,可用巨星、麦镰防治;对以看麦娘、野燕麦等为主的单子叶杂草发生严重的麦田,可用骠马或燕麦枯等进行防治。
(七)预防麦田冻害。今年我县弱春性小麦品种不少,加之播种以来墒情适宜、气温较高,部分播种较早的麦田已出现旺长,如果冬季出现强降温天气,极易发生冻害。要提前制定预案,预防麦田冻害。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在强降温天气来临之前,要及时进行灌溉浇水或采取秸秆覆盖等措施防治冻害的发生。
(八)严禁畜禽啃青,杜绝麦田放牧。畜禽啃青易造成死苗,麦苗感病,冻害加重,成熟延迟,减产明显。因此,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看管监督,严禁畜禽到麦田啃青。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