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心灵的需求(2)

家乡区县: 西乡塘区

少年时候的懵懂无知,青年时候的拼命追求。中年就应该是淡定从容,老年更应该悠哉游哉的过完剩下的日子。
但是没有相当的精神上的追求,人的一生都是在穷其所有的精力来追求外在,而忽略了内心的渴望了。
那么如何来丰富自己的精神呢?怎么做才不浪费自己的生命能量呢?
其实这是一个很艰难的问题,是一个人穷其一生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想首要的就是有着应该具备的教育程度吧!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然后才有认识问题的能力,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才能取舍,才能够知道自己的真正的需求了。就如同一个战士武器装备都是最好的,但是可能打不了仗,这需要就是一个应变的能力,一个变通的表现。
其实现在我所想所做的就是超乎功利的去做一件内心真正认定的事情,使自己的内心真正的快乐。
不想说的话可以不敷衍的了,因为没有必要去应付了。
不想交的朋友可以舍掉了,因为知道很多时候和他在一起很累的。
不想做的事情拒绝了,因为知道那是很勉强自己的,可能使自己的内心很痛苦。
不想挣的钱不要了,因为已经满足了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挣来那也是剩余的财富。不如给那些更需要的人来享受。
很是佩服古人的超脱。
柳宗元笔下的蓑笠翁,就是很纯粹的为了垂钓而垂钓。重在享受过程而不重视结果。他需要的是垂钓过程的那种心无旁骛,那种专注,那种宁静。是可以听到鸟儿在交谈,可以听到风儿在呢喃,更可以听到自己欢快的心跳。他已经和天地浑然一体了,是真正的融如自然,是很大气的天人合一啊!就是那种很简单的快乐,感觉大自然这一切都是为他一人所设置的,所能够拥有的,天是那样的蓝啊,水是那样的绿啊。其实任何时候的拥有都是暂时的,但是经常的拥有着,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王羲之在雪夜乘小舟去访问朋友,但是到了朋友的门前却转身离去。为什么?就是因为想念这个朋友,乘兴而来,尽兴而返。因为他忠于自己的心灵,心灵的指向决定了行动的方向。
孔子弟子曾皙所追求的理想就是阳春三月,穿上新做的衣服,在大地开化、万物复苏的季节,陪同几个成年的朋友,再带上孩子,大家一起去刚刚开冻的大河里,把自己洗涤干净,然后沐着春风,把自己融汇进去,与天地在一起共同迎来一个蓬勃的时节,让自己有一场心灵的仪式,这个仪式完成后,大家就高高兴兴的唱个歌回去了。这应该是与自然共鸣吧!应该很彻底的感觉这世界的美好。
一个重视自己心灵需求的人,他应该有着一双越来越清澈的眼,有着一颗很广薄的心,有着很丰富的大脑。面对一件事情,能够迅速的作出判断,选择属于自己的、最有价值的生活方式。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不会在白发苍颜的时候,回首而是无尽的后悔和遗憾。

马嘉仪(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