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历史

家乡区县: 江苏省兴化市

     相传,春秋时兴化属吴,战国时属楚,为楚将昭阳的食邑。他是楚王族昭、屈、景三姓的后裔,曾与魏战于襄阳,以下八城有功,受封于海滨之地(即兴化一带),死后葬于城西阳山。故兴化又名“楚水”、“昭阳”。兴化原名昭阳,在宋朝原为犯人发配之地。后因范仲淹在此任职取名兴化。意为“昌兴教化”。

      兴化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邑,地处苏中里下河腹地。境内河湖港汊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地势低洼,形如“锅底”,故有“水乡”之称。因四面环水,交通不便,地处偏僻,向有“自古昭阳好避兵”的说法。《兴化县志》(张志)载诗云:“我邑独少宛马来,大泽茫茫不通陆;外人羡着桃花园,万钱争租一间屋”。

     据《方舆纪要》载,原兴化县境本为海陵县的一部分。五代十国时期吴杨溥武义二年(920年),自海陵县划出北乡部分为招远场,后改为兴化县,这是当代兴化县治的开始!南唐时属海陵(后下通称泰州)。

     宋代的兴化,始隶泰州,后改扬州。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升高邮军为承州,割县(兴化)治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复兴化县治,复隶泰州。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又建高邮为军,仍以兴化隶属,后又复隶泰州。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再隶高邮。

     元代(1271-1368年),兴化属高邮府,隶扬州路。明代(1368-1644年)兴化属高邮州,隶扬州府。

     清(1644-1911年)初沿袭明的旧制,为扬州府高邮州兴化县,后直隶扬州府。

     辛亥革命以后,兴化县直属江苏省。1933年省下设专区,兴化县又隶属于盐城专区。

     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年,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一度率军、政机构撤至兴化。1939年国民党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率部进犯黄桥时,其军部即驻兴化城内。1941年,日军侵占兴化城,炮制了汉奸政权伪政府。

     早在1938年至1939年,我党就在兴化境内建立了秘密组织,进行革命活动,发展革命力量。1940年初,在兴化农村建立了中共兴化县委,不久又建立了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当时的兴化县属苏中二分区。1945年8月,日寇投降。不久我军首次解放兴化城。1946年冬,我军暂撤,县城被国民党军占领,但农村的大部分仍在我党控制之中。

     1948年底,兴化第二次解放。成立兴化县人民政府,隶属于地级扬州市。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化工农业飞速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兴化于1987年撤县建市,改为兴化市。1996年改隶新成立的地级泰州市。

Jyntt(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