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聊城

家乡区县: 聊城市东昌府

聊城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革命老区。毛泽东没有到过聊城,但他博览群书,对聊城的一些历史典故、名人等如数家珍;他运筹帷幄,多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聊城,指导聊城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气度恢宏,幽默健谈,与聊城人傅斯年、朱光相谈甚欢。

毛泽东对聊城的了解

聊城是一块古老而又人杰地灵的土地。毛泽东对聊城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非常熟悉。

毛泽东知道聊城曾叫东昌府。1958年8月上旬的一天,来山东视察工作的毛泽东,在听取中共聊城地委书记朱永顺等人的工作汇报前,曾问朱永顺:“聊城过去叫东昌府,是吗?”朱永顺说是。毛泽东问:“为什么叫东昌府?”朱说不知道。毛泽东就讲了为什么叫东昌府的典故,并说“东昌府是当年梁山好汉活动的地方”,还给大家讲了几段梁山好汉在东昌府一带活动的故事。

毛泽东了解“寿张”的来历,知道寿张历史上有个九世同堂的张公艺。1951年6月17日,毛泽东邀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部长司洛路到中南海家中做客。入座后,他首先向司洛路了解聊城地委书记是谁、聊城地委管哪些县、寿张县是否归聊城地委管等有关情况,司洛路一一作了回答。毛泽东接着问:“你知道为什么叫‘寿张’吗?” 司洛路便把当地流传的民间传说讲了一遍。听完司洛路的讲述,毛泽东摇了摇头,就自己讲了有关“寿张”的传说:“寿张县,原来叫寿良县。唐朝出了个女皇帝叫武则天,相传她有一个丞相姓张。这个丞相过90岁生日时,武则天给他贺寿,把一块地方给了他,这个地方就取名叫‘寿张’”。 1958年8月,毛泽东还曾问中共寿张县委书记刘传友:寿张历史上有个张公艺,九世同堂,有没有这回事?

毛泽东对茌平籍唐初大臣马周十分欣赏,认为马周的才德,堪与姜太公、贾谊、苏轼相媲美。毛泽东在读《新唐书》的《马周传》时,读至马周上疏那一页,在其天头处写下:“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毛泽东对马周的评价之高,竟至“第一”,而且不惜贬抑苏东坡以作对照性褒扬。这还不算,针对这篇传记所谓马周才能不及傅说和吕望的结论,毛泽东批注:“傅说、吕望何足道哉,马周才德,迥乎远矣。”傅说是由奴隶而成为商朝宰辅的,吕望是协助周武王灭纣的姜太公,马氏超逾姜太公,可见其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地位。

毛泽东知道聊城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大片“无人区”。1942年春至8月,由于日军侵略和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蝗灾,鲁西北冠(县)堂(邑)公路两侧、马颊河两岸,一度出现了涉及莘县、冠县、聊城、堂邑4县10余个区1100多个村,约150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1951年6月17日,毛主席向司洛路问起了这片“无人区”。听完简要汇报后,他潸然泪下,叮嘱司洛路:“你回去以后,向那个地区的广大群众讲,就说我关心他们。”

毛泽东还知道“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阳谷县,对冠县的“千古奇丐”武训也有过独到的评价。

ruiqi(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