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景色来天地
宏村的风景,可以用“秀”来形容,但这种秀却朴实,不浮躁不艳丽。它很耐看,初看时只能用“清秀”来形容,并没有让人惊艳的感觉,但是当你一次又一次地回眸时,你会发现她就像一幅水墨画,这时候如果用相机将你定格下来,你真的会惊讶地认为背景是一张画,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与它们旁边的古建筑是如此协调,像是极具默契感的朋友,在岁月的洗礼下安然地喃喃私语。风吹过,雨淋过,它们依然如故。
已是秋天,但是这里却到处荡漾着浓郁的绿。鸟儿的鸣声从山麓唱到低低的村落,唱入篱落,唱入游人的心里。所有的花已经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垂询。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居”,喜欢这里碧波荡漾的塘湖,因为是活水而平添了几分灵性;喜欢这里的山,满山的绿让人心旷神怡。我曾和友人一同上山,感受这无边的绿意,只是山路难行,霸道的枝叶连同肆意的野草将小路侵占,再看看自己的装束——一条短裤外加一双拖鞋,唉,只好无奈地放弃此行,现在想来也是有些遗憾,山不高,只要准备再充足一些攀上去应该也不是一件难事,虽然露水连同汗水湿润了全身,但是心情还是连同这片绿色无限地蔓延。
来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民居群,承志堂、敬修堂被誉为“民间故宫”,其精雕细镂、飞金重彩直让人叹为观止,完成如此繁复精细的工艺在当时那个年代可以说不是一件易事啊!清石街道旁古朴的观店铺,雷岗上的参天古木,百年青藤石木,森严的叙仁堂以及翰林侍讲梁同书亲题“以文家塾”匾额的南湖书院简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非常喜欢这种古朴的感觉,想到古人的生活全部在这幅画卷中展开,曾经湖边的甜蜜誓言,书院里朗朗的读书声,房子里老人对临行游子的深情嘱托······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风化成尘土,风一吹便消散的无影无踪,只有这画还保留着,徒增一分莫名的伤感,萦绕在心中久久不曾离去。
当夜色降临时,游人也变的寥寥无几了,白天的喧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黑色的静谧,湖水依旧荡漾着,月辉在波纹里轻舞飞扬,缠绵着,缱绻着,淡淡的花香随着风飘过来,我想用“若隐若现”来形容这种感觉,又发觉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便无奈作罢。突然想起苏轼的几句诗词:独立舟头放目抒怀,月色流彩,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平湖如镜;但见天地同色,上下明河共影,密林疏影,暗香浮动。此时的情景竟与几百年前的如出一辙,怎不叫人拍案惊奇?感谢这一独特的情调,正是这分寂静安抚了当时心情略有些躁动的我,让我在湖水旁得到片刻的舒坦。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