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县文化历史悠久。宋张元干的词,清黄任的诗、柯祺的画,均名噪一时。民间文艺源远流长,民歌盘唱久盛不衰。“诗社”、诗会,百余年不辍。闽剧表演在清末即有“信足乐”、“庆云仙”等颇有影响的戏班。这些活动大都属于自发性质,政府并未设立专门机构加以指导和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成立了文化局、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有了领导和管理、辅导的专门机构,群众文化、民间文艺、文艺创作、戏剧表演、图书档案、电影电视广播等均有了长足的发展。1966年开始的10年“文化大革命”,给文化事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传统文化被视为“封、资、修”,一律封禁,文化界人士被视为“牛鬼蛇神”,大部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摧残。
1979年以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文化事业的再次兴旺开拓了广阔的道路,至1987年,全县建立了21个乡镇级文化站,149个村级文化室,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有了场所,也有了管理机构;全县举行过6次(1978年以前14次)大型文艺会演和调演。县闽剧团年演出场次均在200场以上,最高年份达333场。县成立了文艺创作指导委员会、剧目室、业余创作组,积极开展文艺创作,还出版了《永泰文艺》(季刊)。电影放映队伍由1955年的1个队,发展到1987年的22个队;放映场次由1963年的292场,观众13万多人次,发展到1987年的6144场,观众364万人次。档案馆全部整理了民国档案,完成了所有县直机关的档案鉴定。乡村广播通播率达90%;有大小电视差转台22座,电视复盖面积达65%;城乡有电视机万余台。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丰富了人民精神生活,造就了一批文化人材,先后被吸收为各种协会会员的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人;中国民间文学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2人;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5人;中国曲艺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1人;中国舞蹈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1人;中国摄影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2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8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1人。
2008年椽板龙、纸狮、虎尊拳、安海拳成功申报为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嵩口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feixuan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50924877.html
我的新郎微博http://weibo.com/2971812253
希望和大家成为朋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