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惠民,利在民生

精神和物质,肉体和心灵,参半着我们的生活的点滴。我们最现实的存在就是在永不停歇的追求,我记得有人问过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要上学;最后我们在黑板上看见了这样的答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个人的追求是应该着眼于大众的,政府的中心也是永远的在于百姓身上!!!

下面是我县对于当下的情况而做出的决定和实践行为:

一、关于文娱方面,

布依族有乐器“勒尤” ,可是我们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该乡“勒尤”协会会长罗登学介绍,每逢星期五、星期六下午,协会会员就齐聚在乡文化大院内吹拉弹奏,参加者最大的83岁,最小的8岁。

县委宣传部长韦英指出,“要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扶持以民间传统文化为主的农村民办文化,使他们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保护者、传播者,成为弘扬农村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通过组织和引导,镇宁农村传统文化的民间自信和认同被广泛激发。镇宁布依族铜鼓十二调、撒麻舞、铜鼓唢呐,镇宁苗族芦笙舞、扳登舞等民俗文化通过商业运作,实现了“活态传承”,民间艺人和民间民俗社团获得较高经济收入后,又对传统文化进行再投入,实现了良性循环。在远近闻名的“铜鼓十二调村”——扁担山乡革佬村,人人习铜鼓,家家藏铜鼓。目前,全村1500人中有50多名农民熟练掌握了“铜鼓十二调”的创作技能,他们曾多次参加国内、省内演唱。

如今在镇宁,农民参加文化活动的越来越多,他们还自发地把日常文化活动拍成录像,或上传网络,或刻成光碟,相互交流,既娱己也娱人,构建起自己的幸福家园。

二、关于旅游建设和发展

完善旅游产业配套设施。引导群众开办农家乐26家、旅游定点餐饮4家。建设四星级宾馆2家、三星级酒店3家和各类商务宾馆和家庭旅馆73家,住宿客房总数1528间,总床位数2789个,在建四星级宾馆2家。发展旅游购物点5家,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波波糖”23家、“牛肉干”6家,“瀑乡蜡妹”民族木艺娃生产企业1家,组建地方特色文化演出队5支,县内从事旅游产业人数达2.65万人。

打造乡村生态旅游。立足现有民族村寨和民族风情,把布依族、苗族农耕文化和民风民俗结合起来,走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之路,高荡村获得“贵州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称号。大山镇大寨村、龙井村,城关镇高荡村、丁旗镇小学村作为生态旅游试点村,培育“生态—文化—创意”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

构建旅游互动平台。开通“瀑乡镇宁旅游网站”,与新华网、去哪儿网、智慧旅游网链接,为游客、旅游企业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围绕镇宁旅游的游、食、住、行、娱、购六个方面,多角度、多层次面向游客介绍镇宁民俗民间文化、特色旅游商品、人文景观等。提供微博互动、网络营销和网络预订一体化、全方位智能服务,设置了旅游动态、旅游资源、镇宁主题游、地方特色和镇宁风光等5个栏目。

所有应该做的都是不够好的,在这样那样的不够好中,慢慢的发现发展的契机和自身的不足;而所有的跟进和努力不是为了任何一点多余的想法,只愿意整个县的生活更好一些,更在和谐的中国梦的征途之上,然后携手走向美满的未来!!!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65026146.html
个人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liuxiaosheng
新浪微博主页http://weibo.com/u/1942179647/home?topnav=1&wvr=6

好人1号(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