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人。(6)—肖秧

家乡区县: 南充阆中市

  肖秧(1929——1998),又名陈琤,阆中玉台镇人,出生于一个抗日烈士家庭。1944年在重庆参加学生运动,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

   肖秧历任中共华北局城市工作部干事,北京军管会干事,北京电信局军事接管组军事联络员,北京玻璃厂厂长、党委书记,北京玻璃总厂厂长、党委书记,国务院第九办公室领导小组成员,北京市革委会工交办公室副主任、经委副主任、外经贸委常务副主任,四川省重庆市副市长、市长,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书记,四川省副省长、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省长、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先后当选为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省长肖秧同志,由于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10月9日5时30分在成都逝世,享年70岁。肖秧的遗体于10月16日在成都火化。
肖秧患病期间和逝世以后,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李岚清、李长春、吴邦国、吴官正、罗干、贾庆林、钱其琛、温家宝、曾庆红、吴仪、万里、乔石、刘华清、邹家华、王光英、吴阶平、叶选平、杨汝岱、陈俊生、王汉斌等,分别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哀悼。

                          

成长经历
 
  1947年,在清华大学读三年级的肖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北平已临近解放。这年年底,肖秧曾奉命前往西柏坡,但到半路时又接到通知返回了北平。
  党组织决定,从青年学生中物色优秀人才,尽快充实干部队伍。中共北平地下党一位负责人召见了肖秧等8名学生,征求他们的意见。逐一谈话到了肖秧面前,“你愿意从事行政工作,还是从事经济工作?”这位负责人问肖秧。“我喜欢经济,就让我搞经济吧。”肖秧认真考虑后,慎重回答。
肖秧被分到中共华北局城市工作部,后进入北京市军管会,再分到北京市电信局军管组任军事联络员。事后他才知道,当时组织上曾希望他担任叶剑英的秘书。由于志趣使然,肖秧最终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并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玻璃专家。
  1952年,肖秧担任北京玻璃厂厂长、党委书记。北京玻璃厂前身是日本人办的,时下有400多工人。作为当时国内玻璃制造界的龙头企业,面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需求,“北玻”面前摆着技术更新和生产规模扩大等系列难题。受组织委派,肖秧于1954年赴德国留学,主攻当时国际玻璃生产新技术。两年后,肖秧再赴前苏联莫斯科硅酸盐研究所深造。
  1956年底,肖秧学成归来。告别莫斯科时,他的导师送给他不少重要资料,其中包括当时玻璃制造业国际尖端技术。此次国外学习让肖秧收获最大的是,他学到了单晶硅(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生产)生产技术。“北玻”后来成为我国首个应用单晶硅生产出半导体的企业。

情牵家乡一草一木
  从前苏联学成回国后不久,肖秧回到阔别15年的家乡探亲。此时为1956年冬。到达南充后,肖秧没能找到去阆中的车,焦急万分的他站在出城的马路上,见有前往西充方向的车就上前打听:去不去阆中?
让肖秧喜出望外的是,他终于拦住了一辆前往阆中的吉普车,司机得知他的情况后,热情地将他带回了阆中。只在家里呆了一个晚上,肖秧就匆匆返程。“肖秧工作很忙,就让他去吧。”面对母亲一脸难色,陈琦帮肖秧打圆场。当天,陈琦借来两辆自行车,送肖秧骑车从阆中到南部,肖秧再从南部乘车前往绵阳,辗转回京。
1962年,中央在京召开“7000人大会”,会前,肖秧打电话回家,主动联系时任阆中县委书记的刘纯夫,让其到京后与他联系。就是此次与刘纯夫的相识,使北京玻璃总厂与阆中玻璃厂“联姻”。
当时的阆中玻璃厂属于当地二轻局管辖的集体企业,由于没有列入计划,原料采购十分困难。11年后,得知此情的肖秧带上阆中二轻局负责人找到国家轻工部,经“通融”,阆中二轻局被视为一轻局,“阆玻”的烧碱原料供给因此解困。肖秧任北京玻璃总厂厂长期间,阆中玻璃厂大多数技术工人,都先后到“北玻”学习过。
  10年后,阆中思依中学建教学楼四处买不到钢材,学校派人赴京找肖秧帮忙,肖秧从厂里的建材中拨了17吨支援,解了燃眉之急。之后,他再以捐助形式,为阆中地毯厂提供了一笔建厂资金。
1984年,肖秧趁工作之便回到玉台,看过家乡后感叹:我离家40多年了,家乡还是这个样子。当天进城后,肖秧住在陈琦家里。12年后,回到家乡的肖秧带上重庆市一位农业专家,希望其为当地发展优质农业“处方”。肖秧就任四川省省长后,还帮助阆中中学解决了建校资金。
“一伤一病”长期困扰
  “肖秧离开省长岗位,主要是年龄和身体原因。”陈琦说,当年肖秧调三峡办任副主任后,外界对他的御任有许多传言,其实并非如此。
在德国留学期间,肖秧曾遇过一次车祸,他的一根肋骨因此被取。就任北京玻璃厂及总厂厂长、党委书记期间,他既是专家,又是领导,更是身先士卒的实干家。由于长期与粉尘打交道,他患了矽肺病。一伤一病,成为他身体长期欠佳的根源。10年前,肖秧在经受两年的病痛折磨后,离开了人世。
    2005年夏天,著名电影导演谢晋到阆中选景点时,当地领导请其就餐时,谢晋特地叫上陈琦。肖秧在重庆工作期间,谢晋执导的一部电影在当地拍摄,肖秧曾给予过资金上的支持,为此,谢晋没齿难忘。
“肖秧生前凡是家乡有难事找他,都是通过我引荐的。”陈琦说,不管是在北京、重庆,还是在成都,肖秧对家乡相求的事,总是尽量帮助解决。而每次回家乡期间,他总是很低调。
肖秧1984年那次回家乡,曾经四处打听他的同学陈嘉全。当时陈在县城中医院当医生,见到肖秧后,陈嘉全一个劲地直呼:“陈琤。”一时让随行人员不知所措。“当时我只晓得他在北京玻璃厂当厂长,哪晓得他当了省长,还改了名……”站在肖秧曾住过的房前,陈嘉全老人说。
知恩图报的平凡人
  1995年春节前夕,肖秧生前最后一次回到家乡。次年2月,肖秧辞去省长一职。此次回乡,他特地看了魏家老房子,父亲就出生在这里。肖秧祖祖辈辈姓魏,他父亲因故改姓陈。至今,父辈及他们5兄妹的名字,仍记载在当地的魏氏族谱里(肖秧有3个名字,分别为魏昌琤、陈琤、肖秧)。
肖秧的母亲1962年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前往北京看肖秧,随同带上了陈琦9岁的大儿子,肖秧念及陈琦多年对自己的支持,一心想将大哥的这个儿子留在北京培养,无奈户口难解决,只好作罢。
肖秧每次回家乡,总要叫上陈琦作陪。但在公众场合,肖秧从不介绍他的大哥。至今,不少当地人还认为陈琦是肖秧的表哥。
肖秧的爱人是北玻的工人,退休后迁居成都。“文革”中,肖秧曾受到残酷迫害。他的主要“罪状”是——生活腐化,平常有肉吃。“北玻”的老工人对肖秧极力保护,联名为肖秧说话:厂里平时购的肉是国家根据玻璃企业高温作业特点给予的补助。由于老工人们的实情反映,肖秧提前结束了“走资派”的日子。
“文革”后,肖秧调离北京玻璃总厂,先后就任国务院第九办公室领导小组成员,北京市革委工交办副主任、市经委副主任、市外经贸委常务副主任。此后,他调任重庆市副市长,并先后成为川渝两地最高行政官员。
  1998年10月9日,70岁的肖秧在成都逝世。
 

格格殿下(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