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果 树 瀑 布
黄果树瀑布位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西南约25公里,东北距贵阳市150公里。
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我国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贵州,途径黄果树瀑布时,曾对黄果树瀑布作了这样的描写:
“······担夫曰:‘是为白水河,前有悬坠处,比此更深。’余恨不一当其境,心犹歉歉。随流半里,有巨石桥架水上,是为白虹桥。其桥南北横跨,下辟三门,而水流甚阔。每数丈,辄从溪底翻崖喷雪,满溪皆如白鹭群飞。白水之名不诬矣!渡桥北,又随溪西行半里,忽陇箐云蔽,复闻声如雷,余意又奇景至矣!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复,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但从其上下瞰,不免神悚。而担夫曰:‘前有望水亭可憩也’······”见(《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之一》)
徐霞客对黄果树瀑布的描述是十分生动形象而又贴切的。黄果树瀑布的上游是白水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6米3/秒,最新测量结果表明,黄果树瀑布高为66.8米,宽达81.2米。因此,黄果树瀑布水量充沛,气势雄壮。
漫天倾泼的瀑布,带着巨大的水流动能,发出轰轰的如雷巨响,震得地颤谷摇,展示出大自然一种无敌的力量与气势。巨量的水体倾覆直下,又形成了大量的水烟云雾,漫得峡谷上下一片迷朦,又显示了黄果树瀑布一种神秘的景色。瀑布平水时,一般分成四支,自左至右,第一支水势最小,下部散开,颇有秀美之感;第二支水量最大,更具豪壮之势;第三支水流略小,上大下小,显出潇洒风采。黄果树瀑布之景观,随四季而替换,昼夜而迥异。大致秋夏之际,洪水较多,水量最丰,瀑布水层变厚,水中因含有大量泥沙而显得黄浊,此时瀑布翻崖直下,捣金碎玉,气势最为雄壮。瀑布跌入潭后,涌起水柱数丈,忽高忽低,激起水花万朵,四处抛洒,卷起漩涡无数,上下翻奔,观之不禁令人心悸魄荡,既而又会产生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春冬季节,瀑布消瘦,水流清澈。遥望瀑布,“若冰绡之被玉肌,烟縠之笼皎魄”,别有一番轻流曼舞的婀娜风姿。每当丽日当空,阳光灿烂,黄果树瀑布宛若一条溢彩溅金的银龙,喷吐着浓浓的迷雾,在阳光的照射下,虹霓隐现,景色神奇美妙。升腾的水雾继续上升,笼罩着瀑布西侧的黄果树寨子,给寨子带来了独特的景色,尤当日出东山,或日暮黄昏,阳光将袅袅娜娜的水雾染上一层神奇的金色,因此黄果树寨子有了“水云山庄”的美名,寨子上那条惟一的小街亦有了“银雨洒金街”的美名。而当夜色降临,皓月千里,星辰稀疏。伫立观瀑亭前,举头望月,吟诵着“年年今夜,月华如练”诗句,再观赏面前夜色之中的黄果树瀑布,宛若银河从九天而落,从潭中升腾起来的层层水雾直扑面门,仿佛是一幅神秘幽美的世外图画。此时,远眺贵州高原上,峰恋迭影,不知其数;近观身边四周,花草树木,不知其名;清风徐徐拂来,送来缕缕醉人之清香,俯身侧耳细细聆听,隆隆水声之中还夹杂着蛙声和蟋蟀声,组成一曲旋律奇特的交响乐。此时此刻,不禁飘飘然若置世外仙境之中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