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瀑布群之黄果树瀑布三

黄果树瀑布的优美景色,很早就为人们所欣赏。黄果树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亦称黄桷树瀑布、黄葛树瀑布或黄葛墅瀑布。早在明朝弘治年间的《贵州图经新志》中就有文字记载,之后在嘉靖年间的《贵州通志》、《贵州山泉志》和《贵州名胜志》等均有记载。至于明朝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更是对黄果树瀑布作了生动而科学的详细描述。吟诵黄果树瀑布之美的诗文,也为数不少。如清代安顺府永宁州知州黄培杰便有诗咏瀑布,诗曰:

犀潭飞瀑挂崖阴,雪浪高翻水百寻。

几度凭栏观不厌,爱他清白可盟心。

另一种吟瀑诗《白水沉犀》,为周铭先所作,诗曰:

虹泉飞万丈,下有碧犀行。

瀑布图如绘,悬流势不平。

雪花晴里溅,芝草岸边生。

对此盟心地,能令滞滤清。

不过,最形象又简洁地描写出黄果树瀑布的雄奇景色的,大概要数瀑布正对岸观瀑亭中的一幅对联了,联文写道: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那么,黄果树瀑布如此壮美的景观,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对于黄果树瀑布的成因问题,可谓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喀斯特瀑布的典型,是由河床断陷而成的;有人则认为是喀斯特侵蚀断裂——落水洞式形成的。最近的研究表明,黄果树瀑布前的箱形峡谷,原为一落水溶洞,后来随着洞穴的发育,水流的侵蚀,使洞顶坍落,而形成瀑布。因此是由落水洞坍塌形成了黄果树瀑布。由于一个瀑布的形成过程是与瀑布所在的河流的发育过程紧密相关的,故黄果树瀑布的形成过程须与白水河的演化发育历史结合起来考虑。这样,黄果树瀑布的发育过程大致可分成七个阶段:即前者斗期、者斗期、老龙洞期、白水河期、黄果树伏流期、黄果树瀑布期和近代切割期。其形成时代大约从距今2700万年至1000万年的第三纪中新世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经历了一个从地表到底下再回到地表的循环演变过程。

好人1号(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