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山旅游的酒文化(三)

家乡区县: 阿尔山市

敬酒待客的习惯在蒙古草原上由来已久,这种热情、真诚的礼节表达了蒙古族豪放、豪爽、真诚的性格,许多参加过究竟的国内外客人,都留下了极为深刻难忘的美好印象。

酒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给人民生活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它反映了蒙古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充满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蒙古族的酒文化不仅是人与自然交融斗争的产物,更重要的它也是人与社会交融斗争的产物,反映了民族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精华.
内蒙古高原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活跃的大舞台。在那里,游牧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游牧文明,酒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作为我国北方游牧文明的继承者,继承和发展了草原酒文化。

酒是人类重要的饮品之一,其起源与发展同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内蒙古高原历来羊奶、牛奶、马奶、驼奶等畜奶较为丰富,所以首先有了以奶酒为主的酒文化。后来有了葡萄、沙果、苹果、沙棘等酿成的果酒和五谷杂粮酿成的谷物酒。从酿酒技术上讲,主要采用自然发酵法和蒸馏法。蒸馏法是把发酵的畜奶倒入锅中,上面扣一个无底木桶,木桶内侧上端有几个铁钩,将一个小陶瓷罐挂在木桶内侧的小钩上,使其悬空吊于木桶中央。木桶口上放置盛冷却水的铁锅。烧水煮奶时,蒸汽不断上升到铁锅底部,遇冷凝聚滴入小陶罐中,这就是头锅奶酒。头锅奶酒度数不高,还可以将透过奶酒多次蒸馏,使酒的度数逐次提高。这种古老的方法上千年来没有大的改变。

从前,牧民基本上自酿自饮,有时也上贡,但始终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察哈尔万户阿拉其古惕部虽然担负过汗廷酿酒任务,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已成为历史。蒙古族酒器有储酒器具、盛酒器具、饮酒器具、温酒器具、斟酒器具、挹取器具之分,尤以金银器具为贵。

北方游牧民族一直以来就将酒当做珍贵饮品,适当饮酒有两大溢处,一时抵卸风寒和强健体魄,二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他们喜好饮酒,不等于嗜酒无度。蒙古族有一些禁止酗酒的名言或政令,在文字法规和民间风俗中也有许多规劝饮酒无度的约束,这些已成为蒙古族酒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短篇叙事诗《孤儿舌战成吉思汗九员大将》中说:圣祖成吉思汗迎娶孛儿帖兀真哈屯时,召集九员大将、五位台吉、五色帐国、四方属地的百姓举行盛大的喜庆宴会。宴会开始时,围绕酒的利弊,在九员大将之间展开了辩论。一部分人主张滴酒不沾,另一部分人主张痛饮无忌,一时争论不清。这时在门口打坐的孤儿,得到成吉思汗的允许,恰当地分析了酒的利弊:

饮酒过分成疾病,适量饮酒实欣然。

酩酊大醉是愚蠢,狂饮无度发疯癫。

沉湎酒中身无益,终生忌酒体强健。

每日少饮助食兴,狂饮烂醉神智乱。

………

这一席话,说出了如何对待饮酒的道理,却激怒了专横跋扈的钦达嘎斯琴,他认为这有损权贵的尊严,必须加以制止。面对钦达嘎斯琴的狂暴无理,孤儿没有胆怯退让,而是据理力争,最终完全驳倒了钦达嘎斯琴。成吉思汗对他的聪明才智表示了赞许;“辉煌的圣主可汗,宠爱孤儿留在身边,赏赐他香甜的甘露,礼仪相待以示夸赞……”

敬酒是蒙古族表达感情的最好方式之一。敬酒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敬酒数量上有单杯、双杯、三杯之分。客人接到第一杯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祖先逐个祭酒一次后方可饮用。敬酒的方式还有叩拜敬酒、祝颂敬酒、歌舞敬酒之分。

蒙古族酒文化是已成为体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结合的博大的文化领域。它与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民俗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酒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走进蒙古族、了解蒙古族的最直接的途径之一。

 

点燃不世灯盏(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