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煜,水利水电、土木工程专家。1943年2月生于重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1年在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发展完善了边坡稳定分析理论,解决了中国小湾、天生桥等多个大型工程滑坡险情的工程措施难题。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电力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茅以升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大奖1项。
个人简历
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
1967年~1979年,在水利电力部第二工程局工作,参加官厅水库等工程。
1979年~1981年,在加拿大Alberta大学土木系进修,师从国际岩土工程界知名学者Morgstern教授。
1982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84年~1989年,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1989年~1991年,清华大学水利水电系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2年6~10月,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土木系高级研究员。
1994年~2005年,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1995年,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第10届国际滑坡与工程边坡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
2008年,被聘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
个人荣誉
1977年10月,在北京市科技大会上被授予北京市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9年,“边坡稳定分析的极限平衡法”研究项目获能源部科技进步(论文)一等奖。
1992年,“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岩质高边坡分析与治理研究”,电力部重点科研项目,获电力部科技进步应用二等奖。
1993年,“漫湾水电站左岸边坡稳定分析研究”,电力部重点科研项目,获电力部科技进步应用二等奖。
1994年论文“边坡稳定分析的塑性力学上限解”,获第三届(1994-1995年度)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1995年,电力部重点科研项目“漫湾水电站左岸边坡稳定分析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应用三等奖;电力部重点科研项目“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岩质高边坡分析与治理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应用二等奖;被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6年,国家“七五”攻关科研项目“岩质高边坡稳定分析和软件系统”获电力部科技进步应用一等奖;被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授予国家“八五”攻关先进个人称号。
1997年,“沟后面板砂砾坝失稳机理及溃决过程研究”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获茅以升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大奖。
2004年,“云南省务坪水库软基筑坝技术”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应用二等奖。
2009年1月,根据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oil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亚洲区成员国和国际学会主席投票表决结果,该学会秘书长泰勒教授(R Neil Taylor) 致函各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宣布陈祖煜院士当选为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副主席(亚洲区主席),任期为2009年10月~2013年。他是中国岩土工程界首次在该国际学会担任核心领导职务的学者。
我的能力秀主页 http://wm23.cn/fendou
我的微博网址 http://weibo.com/u/5280725692/home?wvr=5
我的博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u/5280725692
我的梧桐子网址http://www.wutongzi.com/uc/87025859.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