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勇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主任。
简介
陈俊勇(1933.5-)浙江宁波人,生于上海。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5年考入同济大学,后调归武汉测绘学院,1960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专业,1964年被录取为该校的研究生;1981年完成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卫星大地测量专业的学习,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测绘界的第一位博士。
陈俊勇同志在几何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地球重力场参数计算及地球动力学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就和贡献。推导出大地测量中许多重要公式。他首次利用卫星大地测量资料对我国参考椭球定位进行详尽研究,为后来形成的我国“1980西安坐标系”作出了重要贡献;担任1975年我国珠峰高程计算组组长;主持推算和提供我国首次民用地心坐标转换参数并在全国采用;推导的世界“1980年大地参考系”全套参数计算公式被国际组织IUGG于1980年通过并采用至今,这是中国人首次为全球测量基准提供数学基础。他在建立、完善我国测绘基准、大地测量科技发展、完成国家重大测绘任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工作。
科研学术成果
1.几何大地测量方面
执笔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椭球体大地测量学的教科书;导出了远中距离大地主题正反直接解算公式;导出了二轴和三轴椭球大地坐标与空间三维直角坐标的直接解算公式;推导了全球“1980大地参考系”的全套参数公式,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于1980年通过决议采用至今。
2.地球动力学方面
主持1975年、1992年和1998年珠穆朗玛峰高程及其相邻地区地壳运动、重力场、气象参数、折光因子的计算工作。得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程、大地水准差距,该地区地壳运动速率及其在板块边沿地带的运动特征,指出了存在冲撞挤压力的不均衡现象及其和我国地震活跃周期机制可能的联系。此外在地球自转和地球内部物理构造的机制方面进行了研究,出版了两本专著。
3.卫星大地测量方面
主持推算和提供我国首次地心坐标转换参数,其中1976年成果已由国家测绘局批准转发全国使用;曾对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卫星多普勒定位进行深入研究,出版了相应的中外文专著。为削弱美国sA和AS政策对GPS定位等方面的影响,主持有关研究课题,提出分布式GPS广域差分技术并进行了实际试验,为提高我国GPS实时动态定位精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4.对建立和完善我国测绘基准作了大量技术指导工作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维地心坐标基准、消除一等水准测量系统误差、重力测量基准、经度基准、航测检定场、长度野外检定基线等。
代表性著作 : 广域差分GPS 原理和方法、地球重力场逼近理论与中国2000 似大地水准面的确定
代表性论文 : 世纪之交的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地壳运动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我的能力秀主页 http://wm23.cn/fendou
我的微博网址 http://weibo.com/u/5280725692/home?wvr=5
我的博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u/5280725692
我的梧桐子网址http://www.wutongzi.com/uc/87025859.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