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南珠——珍珠皇后
珍珠——在珠宝王国中被誉为“皇后”,它姿色过人,以前大多闪烁在帝王的皇冠、贵妇的装饰中。然而随着斗转星移,它又难免珠颜改。珍珠因诞生于贝类柔软的身体而附有生命,让人嗟叹“人易老珠易黄”。
在雷州流沙——这个有中国珍珠第一村之称的地方,珍珠被揭开了高贵的面纱,南珠按流水线般的工序被培育加工出售,这里每年加工的马氏珠母贝珍珠占全国九成,出口至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里更是世界珍珠市场的晴雨表。从这里,珍珠走出了帝王和贵妇的圈子,飞入寻常百姓家。
产地介绍
湛江市三面临海,海岸线1556公里,滩涂面积9908公顷,大多数港湾盐度适中,风浪小,饵料生物丰富,适宜珍珠养殖。主要养殖珍珠的地区是雷州半岛的雷州和徐闻、遂溪三县(市)。海水珍珠以“南珠”质量最优,品位最高。雷州半岛是南珠的主要产地,早在秦时就有珠民采捕珍珠,后汉已盛产珍珠,历代帝皇均派内监到珠池监守,采珠进贡朝廷。解放后,党和0对南珠的开发利用很重视,1957年11月,-总理指示:“要把南珠生产搞上去,把几千年落后的自然捕珠改为人工养殖。”在周总理指示鼓舞下,1958年开始在湛江一带试验养殖南珠。
极品珍珠的挑选标准
颜色:珍珠的颜色很多,有白、金、银、红、黑、蓝、灰等颜色,其中以白色稍带玫瑰红色为最佳,以蓝黑色带金属光泽为特佳,但若见到明显的黑色、灰色珍珠,就应引起警惕,这有可能是染色珠。
光泽:光泽越强,质量越佳。由珍珠本身的品质、透明度和珠母层的厚度决定。有的珍珠在腰部有一圈显得苍白无光的地方,这与局部结晶体的结构变化有关,应尽量避免购进这种珠。
珠母层厚度:越厚越好。可从珍珠穿孔处仔细观察珠层厚度,顺便观察珠核是否在穿孔时遭到破损。珠层厚度还可从珠光的强弱间接判断,太薄的珠不耐用,理想的珠应在半毫米以上。
形状:对串珠而言,应力求颗颗圆润光滑、匀称、规则。但若你能以较少的代价买到体积较大的珍珠,将使你收藏珍珠的宝库里更添姿彩。
瑕疵:没有瑕疵的珍珠极其稀有,非常昂贵,一般珍珠都带有很小的瑕疵,除了向外突出的瑕点外,瑕疵还可能是裂痕、裂缝、凹状和深色或暗淡的斑点,以及环带等。
制作工艺
本来天然珍珠生成纯属偶然,因为海里的小沙粒等意外窜入,受到刺激的贝类分泌出珍珠质,把“入侵”者包围起来,经过长年累月的孕育,层层包裹便形成了珍珠。因而天然珍珠异常珍贵,人们一直琢磨着人力控制珍珠的生产过程:在珍珠贝柔软的体内植入珍珠核,核有塑料的、也有石子的,而当地人多用贝壳磨的圆粒,把它植入珍珠贝两腹,左右各一,倘若植入的位置稍有偏差,不是贝死就是核出——珍珠贝排斥珍珠核又吐了出来。
珍珠贝喜欢在浪静水清、暖流习习而又饵料充足的浅海沙底上栖息。每年四五月,珍珠贝幼苗开始大量繁殖。为了培育良种,近年来湛江引进日本的种贝和当地贝交配,培育出杂交贝,个体比同龄本地母贝大得多,而且生长快,育出的珍珠粒大质优。
据湛江市珍珠协会调查,杂交贝育珠后的成活率有四成,珍珠直径达7mm—8.5mm,比本地养殖贝产的珠大1.5mm,最大的有10mm。而且,一万只育珠贝能收7.3千克珠宝,比本地贝多5倍。
在中国珍珠第一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和珍珠有关的工作:养殖珍珠贝、办珍珠贝苗孵化场、从事珠宝首饰加工、珍珠贝壳加工。记者来到流沙最大的一家珍珠加工厂,看到两排女工正在把珍珠串起来做成项链,这道工序之前,珍珠已经被钻孔、用化学药剂浸泡漂洗了半个月,然后光彩熠熠的珠宝被分类,按照大小、形状、颜色分开,编串成各类首饰。
高级饰品、古今良药
珍珠不但作为高级的装饰品畅销于世,而且它还是名贵的药物。《本草纲目》中介绍:“珍珠粉涂面,令人润泽好色”。唐武李炎在位时的宰相李德裕,“以珠玉为宝贝,雄黄,朱砂煎汁为羹,认为服羹可长生不老,每食一杯药费钱三万,煎几次就把渣丢掉了。”到了晚清时代,慈禧也知道珍珠的保健养颜功效,每隔10天按固定时辰服一银匙珍珠粉。据记载,珍珠还有镇心、安神、化痰的功效。
地方特色品牌
“流沙南珠”作为雷州市的地方特色品牌,以其悠久的历史、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先进的养殖、栽培技术,造就了独特优良的品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省、湛江市质监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雷州市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办公室于去年2月开始着手进行“流沙南珠”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工作,5月正式向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办公室报送了申报材料。经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办公室初步审查合格,并发布了2004年第96、121号公告进行公示。今年3月份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办公室将组织有关专家对“流沙南珠”作最后的技术审查。
市场潜力
流沙村码头水深、水质又好,自40多年前开始人工养殖珍珠贝,后来几乎家家户户都加入这行。如今珍珠贝的养殖技术早已在北部湾一带推广,有中国珍珠第一村之称的流沙村又转向了珍珠加工行业。湛江的珍珠产量占南珠的七成左右,而其中大部分经过流沙的加工。小小的流沙一带,集中了80多家珍珠加工厂,中国南珠的九成在流沙集中加工后出口到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沙是国际珍珠价格的晴雨表。
国际市场上历来有“东珠(日本珠)不如西珠(西洋珠),西珠不如南珠(中国的雷廉珍珠)”之说。清人屈大均著的《广东新语》载:“东珠豆青白色,其光润不如西珠;西珠又不如南珠。” 历史上以南珠最为出名。南珠盛产于北部湾一带,分布于广东、广西沿海地区,由于北部湾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养育出来的南珠玉润浑圆、细腻器重、瑰丽多彩。而在海南岛也有渔民从事珍珠贝的养殖,但由于抵抗台风能力差,规模并不大。
参考资料:http://money.jrj.com.cn/2005/04/000000024946.s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7152577.htm?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