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参”--化州橘红
化州橘红相传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清、明朝代化州橘红被列为御品“进贡宫廷”。它的形态特征是化州橘红系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药用部位为未成熟果实和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在产地加工时将橘皮用刀分成两层,外层为橘红,内层则为橘白。商品名称为毛橘红。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的功能,为常用中药。药用历史相当悠久。当地有正毛化州橘红和副毛化州橘红两种,前者是正品,为常绿灌木,主干明显,粗而短,一般高0.5~1米,树冠高4米左右,枝梗短而粗壮,基本无刺,嫩枝梗稍扁起棱,密被绒毛,单身复叶互生,叶片厚,椭圆形,叶翼倒心形,叶片边缘密布绒毛,嫩叶尤多,叶腋处生总状花序或花束,花萼呈杯状,萼片4浅裂,花瓣4片,矩圆形,白色;果实球形,多心室,幼果全身被雪白绒毛。花期2~3月,幼果期3~4月,果熟期10月。主要产地是广东省化州市。
药用价值
橘红功能理气化痰,健胃消食,用于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满,疼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之证。因其性偏温燥,故对寒湿阻气者效果更佳,常配苍术、厚朴同用,如平胃散;偏于中气虚寒者,常配党参、白术、炙甘草同用,如六君子汤;用于痰湿阻滞之咳喘、痰多而稀白、胸闷不适等证,常配半夏、茯苓同用,如二陈汤。在滋补药中稍佐该品,能醒脾助运,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更好发挥滋补药的功用。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它含有挥发油、肌醇、维生素B1、黄酮甙等,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能稀释痰液,有利痰的排出;还可降低胆固醇、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以防止微细血管出血。
化州橘红的故事
化州橘红是广东化州的特产,驰名中外。不仅港澳台胞、海外侨胞了解它,就是在化州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也不会忘记它。1921年,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当年任陆军连长,当时广东广西两省军阀混战,李宗仁曾在化州新安一带驻防半年,时正值六月,天气炎热,又下了几场暴雨,暑湿缠绵,部队中很多人患了感冒、支气管炎、肠胃炎,李宗仁自己也反胃呕吐,喘咳不止,一时间官兵人心惶惶,以为中了邪。一天,有两名士兵闯进了化州城的赖家橘红园,从橘树上摘了十几个满披绒毛的橘红果,回去煮茶给大伙饮用。饮后,病体渐复,李宗仁喝了也恢复健康。此后,李宗仁连打几个胜仗,不久即荣升为边防司令。李宗仁先生曾说,他的升迁也有广东化州橘红的一份功劳。从此,化州的特产橘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度风云突变,1965年7月,李先生历尽艰难险阻,从海外回归祖国,几十年戎马生涯,风风雨雨,很多往事都忘却了,然而,化州橘红在他脑海中还留有深刻的记忆。遂于1966年春,故地重游,来到广东化州,询问了化州橘红情况,亲自到赖家园老药农家选购正宗化州久制橘红果作为纪念品。化州赖李家园坐落在化州宝山北麓的杏花村,橘树占了半个宝山,苍翠碧绿,芳香四溢,有“宝山积翠”之称。赖姓人家世代以经营橘红为生。所产橘红,纹细色红润而皮薄,多有筋脉,毛浓味苦辛性温,入口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