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萝卜

     潍县萝卜,又称潍坊萝卜,是山东省著名萝卜优良品种,俗称高脚青或潍县青萝卜,因原产于山东潍县而得名,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潍县萝卜皮色深绿,肉质翠绿,香辣脆甜,多汁味美,具有浓郁独特的地方风味和鲜明的地域特点,是享誉国内外的名特优地方品种。素有“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萝卜皮”之说,深受人们的喜爱。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潍县萝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分布 

 潍县萝卜的主产地分布在潍县城(今潍城区)的周围,白浪河、虞河和潍河一带,尤以北宫附近所产为最佳。潍城区、寒亭区、昌乐、益都、临朐、安丘等县区已大面积种植,江苏、福建、浙江、山西、河北等省也有引种

产地环境 

 潍坊地处胶东半岛与山东内陆的中间位置,北临渤海湾,具有四季分明的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年无霜期180~200天,年降雨量600~900mm,年均日照时数2500~2700小时。8、9、10月的平均气温分别为25.4、20.1和14.1℃,8~10月昼夜温差为10.0~13.5℃。气候温和、温差较大、光照充足、降雨量适中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潍县萝卜的生长和养分的积累。潍县萝卜主产区在原潍县周围,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地下水资源丰富,轻粘壤土,微碱性,保水保肥能力强,土壤及水中可溶性钾含量高,正是这样特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基础,孕育了优质的潍县萝卜品种,辅以配套完善的栽培技术措施和营销策略,创造了享有盛誉的潍县萝卜品牌。

品种特点 

 潍县萝卜主要有大缨、二大缨、小缨等几个品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羽状裂叶,叶色深绿,叶面光亮。肉质根为长圆柱形;肉质根出土部分多,皮深绿色或绿色,肉质淡绿至翠绿色。

 

  大缨萝卜:叶丛较开张,植株生长势强。大头羽状裂叶,叶色深绿,裂叶大而厚。肉质根长圆柱形,长30厘米左右,入土部分外皮白色。肉质淡绿色,质地较松脆,微甜,辣味小。因主要适用于熟食菜用,而且熟食菜比例下降,该品种只有少量栽培。

 

  小缨萝卜:叶丛半直立,植株生长势较弱。大头羽状裂叶,裂叶边缘缺刻多而深,叶色深绿,裂叶较小而薄。肉质根为长圆柱形,长25厘米左右,径粗5厘米左右。肉质根出土部分占总长的3/4,皮较薄,外披一层白锈,灰绿色。入土部分皮白色,尾根较细。肉质翠绿色,生食脆甜、多汁,味稍辣,主要用做生食。该品种单株肉质根重约0.75公斤。该品种表现抗病、丰产、品质好,是潍县萝卜中的主栽品种。

营养成分

  潍县萝卜营养丰富,堪称为保健食品。据检测,潍县萝卜肉质根中还原糖含量3.0%~3.5%,可溶性固形物6%~7%,VC300mg/kg,干物质7%左右,淀粉酶260~280个酶活单位,另外还含有钙、铁和芥辣油等。据《潍县志稿》中记载,潍县萝卜味辛,入药能行气、化痰、消食。潍县萝卜含有淀粉酶,所以有治疗积食腹胀、咳嗽多痰的功效。

 

  最新研究表明,潍县萝卜中含有木质素,能使人体的巨噬细胞活力提高2~3倍,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防癌的作用;同时含有一种能分解亚硝酸铵的酶,可减少亚硝酸盐的致癌作用。此外,生食萝卜还可以降低胆固醇,减少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

做法

用料:生菜150克,洋葱150克,莴笋150克,大葱150克,青萝卜150克,白萝卜150克,黄瓜150克,甜面酱100克,味精3克,香油10克,白砂糖5克

 

  做法:各种蔬菜冲洗干净,控净水;洋葱、大葱去掉皮,削去两头切成段;莴笋去皮切成6厘米长的条;青萝卜、黄瓜切成 6厘米长的条。将以上蔬菜分类摆于大圆盘或小竹筐内;甜面酱加味精、少许糖和香油搅匀,同蔬菜盘一起上桌。

 

  特色:蔬菜清脆爽口,佐酱食更有味道。

药用价值

  潍坊萝卜的药用价值,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萝卜乃蔬中最有益者”,生食有开胃健脾、清热解毒、理气降浊等功效。如饭后腹胀,生食能及时嗝气,顿感舒适;如滞食不消,可将萝卜切片与山楂服用;冬季感冒,可边吃萝卜边喝热茶,疗效甚佳。有俗语称:“吃萝卜喝茶,气的大夫满地爬”“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可见吃萝卜的好处所在。《医疗本草》曾专文介绍潍县萝卜,说它有“利五脏、消痰止咳、治肺吐血、温中顺气”的功效。

丫头(2014-03-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