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西樵大饼

    西樵山的大饼,已有300年历史,远近驰名。西樵大饼外型圆大,大者有2市斤,一般也重半斤,也一两左右的小饼。它颜色白中微黄,不起焦,入口松软,清香甜滑,食后不觉干燥,可与鸡蛋糕比美。制作过程是,选上等白面粉,白糖、猪油、鸡蛋,配以山上甘泉水,以发酵,作成饼性,在炉中烘制而成。又因饼子形如满月寓花好月圆的好意头,因此西樵人嫁娶喜庆、探亲和过年过节,都以此作礼品送人。

    起源:西樵大饼历史悠久,远近驰名,早在明朝已经出现,其有一个传诵千古的历史故事。明朝弘治年间,方献夫任史部尚书时,一天四更起床,洗完毕,准备用早点,岂料仆人迟迟没拿上来。他到厨房一看,厨子迟了起床来不及做点心。方献夫见案板上有已发酵好的面团,便急中生智,叫厨子在面团中加上鸡蛋和糖揉匀,做成一个大饼子,放在炉子上烤。一会儿饼子烤好,方献夫用包袱布包好,命轿夫起轿,匆匆上朝去了。   方献夫来到朝房,见还有时间,便拿饼子就着清茶吃了起来,饼子松软甘香,十分可口。同僚们闻到饼香四溢,都咽口水了,有官员还探过头来问吃什么饼子。方献夫故乡情浓,不假思索便说:“这是西樵大饼。”散朝后,方献夫命厨子如法炮制,做了几十个大饼子,第二天上朝时带到朝房,分给同僚享用。同僚们边吃边啧啧称赞饼子可口,西樵大饼便在朝中美名扬了。方献夫也经常命厨子烤制,供自己吃或招待客人。   后来方献夫称病还乡,在西樵山设石泉书院讲学10年,将制饼方法教给山民。好方法加上西樵山好泉水,制出来的西樵大饼更可口了,又因为饼子形如满月寓花好月圆的好意头,因此西樵人嫁娶喜庆、探亲和过年过节,都以此作礼品送人。   到了清未民初,西樵大饼做得最好的是离西樵山不远的民乐圩一饼家,它制出来的西樵大饼除了甘香、松软、清甜外,还有刀切不掉渣,暑天在桌上放上10天半月不变质的特点,广州、佛山的商人纷仿制,但色、香、味均无法与地道的西樵大饼媲美。

   西樵大饼的制作原料配方
 
  富强粉5公斤 白砂糖3.5公斤 清水2.1公斤 猪油0.5公斤 食粉25克 枧水适量
 

  制作方法

  先把面粉3.5公斤,清水2.1公斤,鲜酵母1%混合,待起后加入白糖3.5公斤成为面种,发酵1~2天才使用,最后在面种中加入面粉  1.5公斤、猪油、食粉、枧水搅匀,成为面团。将面团搓成扁圆形,放入已洒上扑面粉的饼盘内,再在饼面上洒上扑粉,入炉用中  火烘烤。

  其操作关键:

1.发面种是为了使饼身更加疏松软滑,无苦味。

2.下适量枧水是为了中和面粉里的酸性,份量要视面种的酸度而定。

3.饼盘内和饼坯洒上面粉是为了防止炉温过高导致饼色焦黄。

4.面团必须擦匀,成品会比较洁白和有韧性。

质量标准 外形完整,色泽雪白,入口绵软香滑

    据悉,西樵山森林公司目前正着手为西樵大饼申请集体商标和原产地保护。西樵大饼以所在地的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申请商标后,可以对西樵大饼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和特殊质量监控。

    随着经济的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人们多元化的喜好,促使着西樵大饼进行产品变革。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西樵大饼的新品种:蛋奶型西樵大饼。相对于传统型西樵大饼,蛋奶型更加松软,有入口即溶的感觉。而且有的还制作成蛋糕一样,采用双层夹心的形式,在中间放上奶油,使它吃起来更加可口。虽然蛋奶型西樵大饼吃起来可口,但大多数的西樵本地人还是比较喜欢传统型的,特别是把它蒸过之后,那份松软和清香甘甜是蛋奶型不能比拟的。   随着蛋奶型西樵大饼的需求不断增多,传统型西樵大饼在市面上的踪影逐渐消失。当然,并不是完全消失。如果你想购买,你可以在南海西樵的樵园饼屋里找得到。另外,西樵大饼当然是西樵出产的才为最正宗。但据了解,现在市面上销售的西樵大饼大多数都不是在西樵出产的,而是外地的一些企业或作坊制造的。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成本问题导致市场上西樵大饼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那么,真正在西樵生产的正宗大饼又到了哪里去了?原来,在西樵生产的大饼基本只在家门口摆卖,多数在一些饼屋、杂货店和景区店铺出售。所以大家如果想购买正宗的传统型西樵大饼,就要到西樵去了。其中,又数樵园饼屋出产的大饼最有质量保证。

我的主页:http://abc.wm23.com/xwy123欢迎光临!

YUAN(2014-03-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