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梅菜简介:
梅菜是广东惠州的特产,又称为“惠州贡菜”。因为梅菜是惠州土生土长的著名特产,有着360多年的种植制作历史。梅菜的发祥地是在梅州(即旧时梅县),故叫梅菜。乡间民用新鲜的梅菜经凉晒、精选、飘盐等多道工序制成,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不仅可独成一味菜,又可以把作配料制成梅菜扣肉、 梅菜鸡、梅菜蒸鲜鱼等菜肴。因此,梅菜因其味道鲜美越来越受岭南、港澳、东南亚一带的人青睐。人们购买梅菜,除自己吃外,还经常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
梅菜的传说: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英帝国主义派遣大批传教士进入我国进行文化侵略,矮陂古村北面靠近公路旁的山坡上建起一座英式楼房,屋顶锥形,问窗上面呈半圆形,当地人称“番鬼楼”。楼内住有一个名叫约翰的英籍传教士,在当地传教收徒。笼络人心。约翰偶尔也身着洋服,头戴礼帽,手持文明棍步入村道、田边,与当地青年农民搭讪闲聊,宣扬天主教教义。久而久之,彼此逐渐熟悉。
一日,约翰邀一群青年入楼喝咖啡,谈及英殖民地南洋淘金,大有发财机会,前途无限!一群青年被约翰说得跃跃欲试。他们经过一番思考,终于说服了长辈,决定背井离乡到南洋去创一事业。于是选了吉日良辰,带上约翰的介绍信和地图,拜过祖先,并包一撮家乡的泥土,带一大包梅菜踏上了征途。以肖鹏为首的一群青年经过半个月的颠簸终于到达南洋群岛中一个叫吉岭鸡笼埔的地方安营扎寨,成为开发南洋的第一代华人。
当时,从大陆各地来的华人数以千计,初来乍到,水土不服,皮肤过敏,头昏脑胀;屡屡服药仍未奏效。万般无奈,只好朝北焚香,遥请大陆祖先保佑。因为记挂祖先,肖鹏想到过番时从大陆带来的梅菜。他想用家乡的梅菜煮水冲凉,说不定能除去异乡病呢!肖鹏一试,果然灵验,冲凉后浑身轻松,精神爽快!原来故乡物产成分与人有某种似血缘般的感应,梅菜果有清热解毒除烦之药用价值。经肖鹏现身说法,各地侨民纷纷前来索取测梅菜煮水冲凉,侨民们终于战胜了初来的不适应症,同时也意识到来自唐山家乡的梅菜是南洋侨民必备之宝。
不仅是珍贵佳肴,且是保健祛病之神菜。众侨民便开展集资,并推选肖鹏为商会会长,每年回国采购梅菜。在春节后梅菜上市季节,侨民纷纷争相购买,家家必备。来自祖国的岭南特产“惠州梅菜”,从此在南洋名声鹊起。
梅菜品牌;
2004年9月10日,惠州市梅菜产销协会以“惠州”地理标志名称,委托广东国胜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出集体商标注册申请,并于近日获准集体商标注册。“惠州梅菜”经商标注册后,专指惠州市行政区域内种植的梅菜,其范围是惠城区、惠阳区、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的行政区域内。其它区域种植的梅菜使用“惠州梅菜”商标或非法使用“惠州梅菜”商标属侵犯集体商标专用权,注册人可请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所获荣誉:
惠州市1996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梅菜之乡”;2002年获得原产地保护。
梅菜做法:
梅菜有三种:菜芯、菜片和粗叶,味道清甜爽脆。其中菜芯以芯嫩、色黄、味香为上品。它不但可以做菜,同时又有消暑解热之功效。因此,在炎热的暑天或蔬菜青黄不接的季节,人们特别喜爱用梅菜做膳食的佳品。其中梅菜做法最有名的是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
主料:带皮猪五花肉1000克,梅干菜(也叫霉干菜)200克。
调料:酱油20克,清油1000克(约耗50克)。
做法:1、把猪肉的肉皮刮洗干净,放入冷水锅中,上火煮至八成熟,捞出用净布擦去肉皮上的水分,趁热抹上酱油。2、锅上火,倒入清油,烧至八成热,将五花肉皮朝下放入锅中炸至深红色,捞出晾晾,皮朝下放在砧板上,切成7厘米长、2厘米厚的大片,中间再横切一刀,不要把皮切断。3、将肉朝下整齐地码在碗内,肉上放梅干菜,均匀倒入酱油,上蒸锅蒸约30分钟至肉软烂,取出扣在盘子里即可。
特点:色泽红亮,肉质酥烂,味道香浓,肥而不腻。
梅菜鸡
主料: 光鸡(1只,1000克)、梅菜心(150克)、冬笋(100克)、冬菇(60克)、瘦肉(100克)、鸭蛋(1只)、火腿(25克)、葱(3条)。
调料:味粉(10克)、菱粉(100克)、油(200克)、精盐(少许)。
做法:
1、将光鸡洗净,去内脏,在鸡颈开一个1寸长的裂口,并割断翅膀与鸡身相连的筋络,再半大小的骨头慢慢地拆下来,然后将鸡的内脏挖去,但注意不要弄破鸡皮。
2、梅菜去叶留茎,切成薄片,冬笋、 冬菇、瘦肉、火腿、葱切成指甲片,再和菱粉、味粉、精盐拌匀,酿入鸡肚内,用线缝好,放进瓦锅中烧烂后取起晾干。
3、将鸡蛋打散拌菱粉适量,调成蛋粉浆涂遍鸡身,并将鸡放进滚油锅中炸至金黄色,取起后将原汁下湿菱粉勾玻璃芡上(即打芡)。
特点:色香味俱全,肉质鲜美,味道香浓。
参考文献:
饭菜网:http://www.fancai.com/meishi/CateMap/36201/
美食天下:http://home.meishichina.com/recipe-12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