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泰和乌鸡
我的家乡在井冈山脚下的一个小县城,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南,吉安地区东南部,是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地方。充满了文化色彩和传奇故事。其中最有名气的特产就是泰和的乌鸡。乌鸡起源于泰和的武山,又称武山鸡,乌骨鸡,饲养超过了两千年的历史。它浑身的羽毛雪白,皮和骨却称黑色,长相较为奇特。如今随着饲养技术的发展,乌鸡除了原本的白色,现在则有黑、蓝、暗黄色、灰以及棕色等其他颜色的种群。当然每个地方特产都一定会有一个文化渊源和传奇的故事。乌骨鸡的来源也相当富有传奇色彩。
相传泰和乌鸡是白凤仙子的化身。世传当年仙人吕洞宾等“八仙”云游至武山,恰逢重阳佳节,处处丹桂飘香、金菊怒放,一派祥和景象,便乘兴登临武山,饮酒论道,赏景赋诗。武山的风景使“八仙”深深陶醉,“八仙”便相约500年后的重阳节再游武山。殊不知500年后吕洞宾等“八仙”故地重游,但见武山一带瘟疫流行、民不聊生、颓废不堪。吕洞宾遂与诸仙商定,择武山武叠峰北岩开坛炼丹,以济苍生。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修炼,丹药炼成,正待出炉,忽然天昏地暗,妖风大作,仙丹危在旦夕。“八仙”一面合力与妖魔斗法,一面急向王母娘娘求援。王母娘娘速派身边的侍女———两位白凤仙子携带瑶池琼浆玉液置于炼丹炉中,“八仙”顿时功力大增,将妖魔降除。两位仙女却被妖风卷入炼丹池,忍受烈焰锻炼,皮肉、内脏、骨头俱被烧得焦黑。丹药出炉后,两位仙女化成一对白凤乌鸡。为防止妖魔再次兴风作浪,白凤仙子留在人间,为百姓祛病驱邪,造福天下。后被世人誉为“神鸟”,这就是泰和乌鸡。(传说摘至中国质量新闻网)
传说毕竟是传说,给人以美好的幻想和赋予产品一种较好的文化价值,但是真正的乌骨鸡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才是它得到海内外认可的最重要的因素。[泰和乌鸡原产于江西省泰和县武山北岩汪阪涂村,泰和乌鸡始录史册于唐宋,名扬天下于康乾,1567年,泰和乌鸡的药用功效载入李时珍《本草纲目》。泰和乌鸡的肉感较其他鸡类来说更为鲜美,嫩滑。口感非常好。泰和乌鸡是著名的饮食药用鸡,全身均可入药,骨、肉及内脏均有药用价值,可以配成多种成药和方剂。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泰和乌鸡甘平无毒,益助阳气,滋阴补肾,治心绞痛,和酒五合服之”等记载;清代初期汪昂所著《本草备要》一书中,有“泰和乌骨鸡补虚劳,甘平,鸡属木,骨黑者属水,得水木之精气,故能益肝肾,退热补虚,男用雌,女用雄”等记载;《中国医学辞典》和《辞海》中,均称泰和乌鸡是我国珍贵的药用品种,具有入药治病的作用;《中国药用动物志》亦记述:泰和乌鸡具有补肝肾、益气血、清虚热的功能,主治遗精,久泻久痢,消渴,赤白带下,骨蒸劳热等。以泰和乌鸡为原料生产的“乌鸡白凤丸”闻名遐迩,泰和乌鸡治病验方及疗效更是令医学界追崇。(摘至中国地理质量品牌网)
泰和乌鸡以其独特的口味,丰富的药用价值热销海内外,并在多年以前就获得过海内外的许多大奖,和资格认证,在2004年10月10日受到原产地的地域保护。如今的泰和乌鸡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制成了泰和乌鸡的即时乌鸡干,和真空包装的原只乌鸡,远销海内外,让你不用亲自来泰和,也能感受到泰和乌鸡的美味和丰富的药用价值。当然如果有幸能到泰和来旅游的客人,在品尝新鲜的泰和乌鸡,观赏美景的同时,体验泰和的浓郁的历史文化,相信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