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三峡库区的美酒
太白系列酒是万州古朴民风,继承商、周“古遗六法”酿酒技艺,采用传统固态发酵和“双重窖藏”工艺,精选三峡库区优质红粮、大米、糯米、玉米、小麦五种粮食为原料,引甘冽的歇凤山泉精心酿制而成。
地窖储存和精湛的勾调工艺,使诗仙太白酒独具“窖香浓郁、醇和绵软、甘冽净爽、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诗仙太白拥有适应全国各区域市场不同口感、酒度、包装的系列产品。
酿造工艺源远流长
从1917年诗仙太白酒的创建人鲍念荣先生远赴泸州,花巨资买下了具有400年历史的古老的温永盛酒坊两个窖池的窖泥母糟,结合唐代沿袭下来的古老酿酒技艺,创办酿酒作坊,到诗仙太白连续4年荣获中国白酒工业百强、2009年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授予“优质”等级认证、在中国白酒行业率先通过“四体系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即质量管理、环境管理、食品安全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诗仙太白”人上承唐宋传统酿酒风骨,综合浓香型现代工艺,通过不断创新,从小成乃至大成。
重庆诗仙太白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红兵告诉记者:“诗仙太白除了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更有着独特的生产工艺和勾调技术。根据诗仙太白酒的酿造工艺,我们创新技术后形成了'双重窖藏,至柔至顺'的特点,得到了行业专家的认可。诗仙太白作为中国文化酒的扛旗手,鼎力打造'中国文化酒'品牌,为振兴重庆白酒,扩大地缘优势、做大做强本地市场,积极拓展外地市场,将数百年的美酒发扬光大。”
据连介绍,诗仙太白在万州开辟了十万亩无公害原粮基地。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历经长江三峡的数千年润泽,产出的高粱、小麦、玉米、大米等颗粒饱满,淀粉、蛋白质含量极高。诗仙太白酒优选这10万亩原粮基地的纯净原粮,引甘洌的歇凤山泉,通过独特的老窖发酵工艺,在25-35℃的恒定温度下,以景德镇宜兴特制陶罐入窖封存。
两年之后,美酒初现。酒体中的酸、酯、醇、醛微量成分已经有机融合,产生多种平衡香气,这只是诗仙太白的雏形。另外,还要请出最有经验的调酒师傅,选用20年以上的特殊风格调味酒,如同最精美的艺术创作般精心微调,烘托风格,画龙点睛,调制出最平衡协调的香味,之后再次回归地窖,静待美酒天成的那一刻。
源自泸州情系诗仙
1917年鲍念荣先生在巴乡春酒坊原有基础上重金购买了泸州最老的酒号--温永盛酒坊两窖池窖泥进行扩建,形成了“雇员数十人,年产特等大曲酒十万斤,上自成都下自汉口均有销售”的规模。初步确立了下川东最大的酿酒基地的历史地位。
因鲍念荣先生仰慕李白文采、海量,又闻李白在南浦的故事后,遂将原巴乡春酒坊改名为诗仙太白酒坊。1959年被推荐为国庆十周年国宴用酒,1963年起五次蝉联“四川省名酒”称号。1977年进行第二次大规模基础扩建,确立了在四川白酒业中的重要地位。诗仙太白酒1984年获“中商部优质产品金爵奖”称号,1987年进行第三次基础扩建,1996年实行内部核算降低成本,当年节约各类费用40万元。1998年先后荣获“重庆市著名商标”、“重庆名牌产品”、“重庆名酒”等称号,指定为重庆市政府接待专用酒。
2000年进行第四次基础扩建,2002年诗仙太白酒被重庆市政府正式确定为接待专用酒并荣获“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名牌商品”、“重庆工业企业五十强”称号。
李白诗歌中的“酒”
李白出生于西域碎叶较为富有而颇具文化素养的家庭,云游名山大川,性好酒,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吟踪满天下,曾三次到过万县,游览三峡风光,留有诗篇,相传曾在万县西岩读书(现太白岩)。
李白由水路抵达重庆后,顺流放舟,经涪陵、忠县、万县、云阳、到达夔州。沿途浏览风光,留连奇景,三到万县,做了较长时间的停留,在万县西山安心读书,考察万县及三峡地区的风土人情,在西山题咏诗作。宋人王象之撰《舆地纪胜》,其中《舆地碑纪目》载有李白西山题壁的残句“大醉西岩一局棋”。《舆地碑纪目》载:“绝尘龛三字在西山石壁上,字画瘦劲,相传李白在此读书,会友、弈棋、饮酒作诗”。当代诗人何其芳先生,对李白在太白岩读书,深信不疑。他于1977年3月在咏《太白岩》诗二首,其中之一“万州方志有瑕疵,不载才人郑谷诗。葱郁山青环闹市,飘零李白骋高祠。叹无脚力追前迹,空与成言待后期,如壁谪仙游览苑,草堂那可比雄奇。”
李白与万州的不解情
李白出生于西域碎叶较为富有而颇具文化素养的家庭,云游名山大川,性好酒,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吟踪满天下,曾三次到过万县,游览三峡风光,留有诗篇,相传曾在万县西岩读书(现太白岩)。
李白由水路抵达重庆后,顺流放舟,经涪陵、忠县、万县、云阳、到达夔州。沿途浏览风光,留连奇景,三到万县,做了较长时间的停留,在万县西山安心读书,考察万县及三峡地区的风土人情,在西山题咏诗作。宋人王象之撰《舆地纪胜》,其中《舆地碑纪目》载有李白西山题壁的残句“大醉西岩一局棋”。《舆地碑纪目》载:“绝尘龛三字在西山石壁上,字画瘦劲,相传李白在此读书,会友、弈棋、饮酒作诗”。当代诗人何其芳先生,对李白在太白岩读书,深信不疑。他于1977年3月在咏《太白岩》诗二首,其中之一“万州方志有瑕疵,不载才人郑谷诗。葱郁山青环闹市,飘零李白骋高祠。叹无脚力追前迹,空与成言待后期,如壁谪仙游览苑,草堂那可比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