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硼砂

 

 

大良蹦砂最早出现在一八八二年(清光绪八年),创始人李禧制作的蹦砂以其甘香酥化,风味独特而为人推崇,继而驰名省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是游客到广东必争购买的休闲小食。

外形描述 
  以糖盐面团制片,折卷后切捏成蝴蝶形,油炸则成。形似蝴蝶,色泽金黄,甘香酥脆。

 蹦砂传统做法为面粉拌和猪油、南乳、白糖等配料而成的食品,形似金黄色蝴蝶,顺德俗称蝴蝶为“嘣砂”,故得此名。始创于清乾隆年间县城东门外的“成记”老铺,初为脆硬薄片;后来“李禧记”改进,风味甘香酥化,咸甜适度,品种有蚝油、虾蓉、榄仁、南乳等。 

制作方法 
原料 
  面粉5公斤(其中0.5公斤发面种)、白砂糖2.5公斤、花生油150克(油胆)、南乳250克、食盐100克、食臭粉10克、味粉10克、碱水50克、清水1公斤、花生油4.5公斤 酵母4克 
制作过程 
  将面粉与白糖、精盐、南乳、小苏打和清水750克,揉和成面团,再压制成厚0.3厘米、宽18厘米的长条。在面粉条中间抹1层花生油,再抹1层水,边缘外不抹油,只抹水,卷成5层圈的圆柱形卷,粘边朝下,压成一边高一边低的倾斜长条。按0.2厘米厚切片,每四刀1块每一至三刀不切断,第四刀切断,然后捏成蝶形。   将花生油煮至四成热,将蝶形的面粉团分批炸至金黄色,捞出沥干油即成。


此产品放于阴凉干燥处 

rben(2014-03-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