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酿酒的典故:
相传一千多年前,中原汉人因避饥荒、战乱,大举南迁。一群妇女徙步越过千山万水,累得再也走不动了,一个个昏睡在深山野岭之中。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清风夹杂着一种特别的香味沁人心间,一位年长妇女慢慢苏醒时,见一位满头银发、红光满面的长者,用竹制的杓子,从容器中舀出清澈透明的液体,递给老妇说:“喝下去吧!”老妇轻轻呷了一口,刚闻醇香浓郁的气味,顿觉心旷神怡,随即疲累全消。老妇按照长者的指点,给每个姐妹嘴里灌了一口,转眼个个醒,精神焕发。望着妇女们惊奇的目光,长者哈哈大笑说:“这是用糖米酿成的酒娘。”接着向大家介绍了酿造方法,之后,扬长而去,后来,客家酒娘也世代相传。
产品介绍:
客家娘酒,是一种糯米酒。客家米酒主要原料是大米或玉米,以天然微生物纯酒曲发酵而成,不加酒精和任何添加剂,是纯天然绿色饮品。酒精度低,营养价值高,内含1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含量比啤酒高出七八倍。酒酿的营养物质多为低分子的糖类,易为人体消化和吸收,还含有机酸、脂类、微量的高级醇和多种维生素。是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补气养血之佳品。 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给坐月子的产妇、大病刚愈者食用米酒的风俗。客家酿酒还有提神解乏、解渴消暑、促进血液循环、润肤的功效。 米酒适宜范围很广,冬可热饮,夏可冰饮,一年四季老少皆宜,经常适量饮用能舒筋活血,气色红润,延年益。
烹饪作用
客家娘酒可去除原料中腥味、杂味并起到增香、改善口味的作用。无论是炒菜、煎鱼、炖肉,甚至蒸鸡蛋羹或制蛋糕,乃至制“酒酿饼”或“酒酿圆子”,都离不开黄酒。即使在美味纷呈的高汤中,如果滴入少许客家黄酒,也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客家娘酒决不只是可以去除羊肉的膻味及鱼类中三胺等腥味成分,更重要在于客家娘酒中数以百计的各种成分,能在较高的温度下,与菜活其他食品中的成分相互发生错综复杂的反应,而使其具有独特的风味。
佐餐功能
客家娘酒的佐餐功能不仅在于营造氛围、提神、开胃、助消化等作用,而且包括提供营养及滋补保健等多种功能。
客家人除了自饮娘酒外,还把它当作礼品。在婚礼中娘酒是女方回赠男方的礼品,女方把自家酿制的娘酒和其他礼品一起用扁担挑送,俗称“送酒担”。如果客家人生了孩子,婆家要备一壶娘酒、一只公鸡、一挂鞭炮,送往女方家里报喜。现在客家酿酒最为礼品送人,更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因为客家酿酒不仅好喝,而且健康。
制作流程:
1、首先要将糯米用水泡透,然后沥干水
2、然后将沥干水的糯米放入大锅里,再放进适量的清水。然后蒸成饭,用客家话说就是“娘饭”,“娘饭”金黄金黄的,粘粘的,闻起来特香。
3、把蒸好的“娘饭”弄出锅,等“娘饭”晾到一定温度时,把事先买好的酒饼(主要起发酵作用)、红曲(主要起调色作用)按一定的比例放入,然后把“娘饭”放入酒缸里发酵,一般还要加些白酒进去,上面盖上盖。再在盖上放些稻草(现在一般用棉被,具体要视气温而定)等保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