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辣汤是河南名小吃系列中的一绝。它源于清代中叶,大兴于民国初年,之后花样不断翻新。至今你若行走在河南大街小巷口,随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小小一碗胡辣汤,缘何会历久不衰呢?它以大众化的品位和低廉的价格,始终成为人们早餐时的首选。胡辣汤是怎样做成的呢?先将红薯粉条和切碎的肥猪肉放入铁
锅里炖,同时加入花生仁、芋头、山药、金针、木耳、干姜、桂仔、面筋泡等。待八成熟后勾入适量精粉,
注意搅拌。然后兑入配好的调料及花椒、胡椒、茴香、精盐和酱油,略加食糖少许,一锅色香味俱佳的胡
辣汤就做成了。
胡辣汤原始于明朝嘉靖年间。当时,阁老严嵩为了讨皇帝欢心 , 从一个高僧手中得到一个助寿延年的调味药献给皇帝,以烧汤饮之。该汤美味无穷,龙颜大喜 ,命名为“御汤”。明朝之后 ,御厨赵纪携带此药逃
至逍遥(今西华县逍遥镇),将此方传到了该地。该地人因此汤辣味具全 ,遂改其名为“胡辣汤” 。
胡辣汤无冬夏之分,四季皆宜,其味美可口,深得人们的青睐。
因此,日后你若能到河南各地一游,可千万别错过喝碗此汤的良机。
胡拉汤作为河南的名小吃,现在在河南市场深受广大顾客的欢迎,也成为广大顾客的家常便饭必不可少的食品。我谈下我的体验,你就回知道我为什么会那么热爱胡拉汤了:在初高中,这几乎是我雷打不动的早餐, 百吃不厌啊!除了那万恶的考试,早上起来吃一碗胡辣汤几乎就是另一个我起床的动力了。早早起床,屁颠屁颠的拿着家里的锅跑出去,又屁颠屁颠的端着一锅热气腾腾的胡辣汤回来。倒在碗里,加上几滴香油,然后在袅袅的雾气中深呼吸一口,咽掉口中多余的唾液,以腾出更多的空间,让每一个味蕾都经受麻与辣的考验。
胡拉汤作为一种名小吃具有消食开胃,化痰止咳,祛风祛寒,活 血化淤,清热解毒,行气解疟,祛虫滞泄,利尿通淋,除湿疹,祛瘙痒等功效。营养丰富,尤其在夏天饮用效果更好,且其味美价廉,很受群众欢迎。
制 作 方 法
〔原料〕(制30碗)熟羊肉1.6公斤,羊肉鲜汤10公斤,面粉1.5公斤,粉皮(或粉条)500克,海带100克,油炸豆腐150克,菠菜250克,胡椒粉15克,五香粉8克,鲜姜20克,盐10克,香醋500克,芝麻油150克。
〔工艺〕分为原料加工、洗面筋、制汤三道工序。
(1)原料加工。熟羊肉切成小骰子丁;粉皮泡软后切成丝;海带胀发后洗净切成丝,用开水煮熟淘去粘液,再用清水浸泡;油炸豆腐切成丝;菠菜拣去黄叶,削根,洗净切成约2厘米长的段;鲜姜洗净切成或剁成米粒状。
(2)洗面筋。将面粉放入盆内,用清水约1公斤调成软面团,用手蘸上水把面团揉上劲;饧几分钟,再揉上劲, 然后兑入清水轻轻压揉,至面水呈稠状时换上清水再洗。如此反复几次,直到将面团中的粉汁全部洗出,再将面筋用手拢在一起取出,浸泡在清水盆内。
(3)制汤。锅内加水约5公斤,加入鲜羊肉汤,再依次放入粉皮丝、海带丝、油炸豆腐丝和盐,用大火烧沸,然后添些凉水使汤锅呈微沸状。将面筋拿起,双手抖成大薄片,慢慢地在盆内涮成面筋穗(大片的面筋用擀杖搅散)。锅内烧沸后,将洗面筋沉淀的面芡(将上面的清水沥去)搅成稀糊,徐徐勾入锅内,边勾边用擀杖搅动,待其稀稠均匀,放入五香粉、胡椒粉,搅匀,再撒入菠菜,汤烧开后即成。食用时淋入香醋、芝麻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