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小吃—潮汕鲎粿

潮汕美食琳琅满目,作为地区特产,历来受大众好评,特别是潮汕小吃,潮汕小吃是潮汕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芭,历代民间点心师傅博采众家之长,搜尽地方之特产,精心制作,逐步积累形成丰富多彩,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艺术品。更以品种多样、用料讲究、制作精细、配料独特、味道可口而闻名遐迩。以下列举一些潮汕特产的名字,吊下大家胃口

据我所知,所吃过的潮汕小吃中,觉得味道真的不错的众多,如春饼,菜头粿,鸭母捻,绿豆糕,菜脯,草粿,翻砂芋,卤水鹅肠,潮汕蚝烙,牛肉丸,粿汁,炒糕粿,老妈宫粽球,鼠曲粿,潮汕卤鹅,落汤钱,水晶球,猪肠胀糯米,潮汕鲎粿…..

潮汕小吃品种众多,作为潮汕小吃的“专家”兼“东道主”,我也不能一一介绍,不说在推销的,潮汕小吃的味道,尝过你才知道…在这里我重点介绍我最爱的小吃之一—潮汕鲎粿,说起这个,是主要是汕头棉城特有的小食品,富有潮阳乡土味的小食品。有些回乡探亲的华侨、港澳同胞和在外工作的人一到棉城,总想尝尝鲎粿的滋味。

                       

来历及名字由来:

潮阳何时开始有鲎粿,未有考察,据现在八九十的老人说,幼年时就有这种特色小吃了,可见鲎粿是潮阳“历史悠久”的食品之一

为什么它叫“鲎粿”呢?原来有两种说法。

先从“鲎”说起,鲎是在海里生活的甲壳类节肢动物,体呈圆形,尾部坚硬,形似鞭剑。鲎粿也呈圆形,恰切地说,圆形的一边有凸出似桃状平面,也就是很似带尾的鲎肉,所以叫“鲎粿”。这是从形体方面的说法。

民间传说:县城有一人家,家姑年迈无牙,不便咀嚼食物,以致消化不良,肚常“生风”。民间本来有制腌“鲎鲑”的爱好,因鲎肉无腥味,能助消化、祛风,成为老年人佐餐之需。这家人的媳妇,对家姑虽然尽心体贴,制了鲎鲑供家姑佐餐,可是家姑不会咀嚼粥饭,仍不能如常进餐,日见消瘦。媳妇心里又疼又急,怎么办啊?要是有一种适合她老人家吃的小食就好了!她想啊想,试啊试,终于制成了一种象粿一样的小食品。家姑一尝,哎呀!这粿香软而不沾粘,竟可咀嚼,觉得分外香甜可口;吞咽下去,到肚里还是热乎乎的,很是舒服;进食后,不仅不会“涨风”而且消化正常。由于消化正常,身体很快康复了。家姑问媳妇:“这是什么粿?”媳妇因为粿里惨了鲎汁,就答:“鲎粿。”——鲎粿的名称就从此叫开了。

 

鲎粿做法:

粿体内包有的食料包括:虾仁,栗子,腰果,五花肉,香菇,鸟蛋,瘦肉。裹在其中严严实实。

制作方法:先制作粿体,裹入材料;这时全部材料都还是生的,放进油锅,长时间煎熬,直至有些酥脆,呈金黄色,捞起来,用食用剪刀从中间剪开,让美好材料展现开来。然后再淋入特制酱汁,喜辣者加辣椒酱,即可食用。特制酱汁通常是由沙茶、花生酱、生抽等配料混合而成,成香辣口感。

特点:上桌后的粿体,口感外层酥脆,内层富有弹性,不黏牙,不难咬,内里料物口感丰富,香飘四溢。

我实话说,这篇文章有些许是从网上资料摘下来的,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给大家展示关于这产品,让大家更加了解潮汕小吃的特色,我不会说这会是美食之最,但是作为潮汕特色小吃,它们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美味,更是浓厚的中国地区传统文化。希望大家支持...

佛说(2014-03-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