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市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一个县、而在灌云、有一种小动物、俗称豆丹、、如上图所示、、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
豆丹,学名叫豆虫,它形体优美,与蚕相似。成虫时长约五公分,嫩绿色,头部色较深,尾部有尾角。从腹部第一节起,两侧有七对白色线。它危害豆叶,齿成空洞,严重时值株尽成光杆,不能结束。
豆丹虽然是大豆的天敌,但是它的肉浆却无毒无害,是一种特佳的高蛋白食物,做成菜肴,十分鲜美,并有治疗胃寒和营养不良的特殊疗效。豆丹皮经食油炸后,喷脆松香,口味极佳。豆丹入菜,形式多样,清焖、制汤、烧炒、炸生皮做盘子,无不令人一饱口福。由于它只在夏天才生长,所以物以稀为贵,据说冬季的时候豆丹在当地已经动辄上千元一盆。
关于豆丹的两个传说
传说一:
南方人认为是虫子,一般不敢吃或不愿吃,尝后赞不绝口,如今,豆丹已风行到淮海地区的高档饭馆,不再是灌云独家所有。但其做法和风味,还是以灌云为翘楚。特别是冬季入节豆丹,从豆地刨除后,如何除去土气,使其更加鲜香美口,更是灌云厨师一技。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家乡终于从海底里冒上来成为陆地。不久,来了一对兄弟,哥哥叫路不平,弟弟叫旁人踩。兄弟俩没了亲人,一起相依为命,在海边打鱼生活。后来哥哥长大成人,兄弟俩耗尽家产为哥哥娶了妻子,可是这个嫂子心眼太坏,处处刁难弟弟旁人踩,甚至连饭都不让弟弟吃。旁人踩没办法,就和哥哥分开家单独过,因为人小力气也小,日子过得很艰难。没办法,他在岸边的芦苇里开辟出一块荒地,种上黄豆,指望靠收成过活。可是,一次他在豆地里做活的时候,突然发现黄豆的叶子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虫子,几乎把叶子吃的一干二净。旁人踩急得大哭了起来。就在这个时候,一位老奶奶来到了他的身边,告诉他,叶子上的虫子是王母娘娘炼丹的时候洒下的粉末,吃了它可以强身健体,是旁人踩的福分,快起来做着吃吧。旁人踩刚要感谢老人,一转眼,老人已经不见了。
旁人踩爬起来,捉了几个虫子回到家煮了吃,呵呵,还真的好鲜好香啊!他没舍得全部吃光,就把虫子埋在土里,留下过冬的时候吃。没想到,等到收割的时候,那些虫子全部藏到土里去了。于是,旁人踩每到饿了的时候,就到地里把虫子刨上来做着吃。
嫂子每天从弟弟的屋子经过,很远就闻见了弟弟屋里飘出的香味,很好奇地来看弟弟到底在吃什么,旁人踩见瞒不过,就一五一十地告诉给了嫂子,嫂子从地里刨起虫子回家一吃,果然是好东西。第二年,他们一起又开垦了好几亩地,全部种上黄豆。
那一年,他们仅靠虫子就可以衣食无忧,他们把吃不完的虫子拿到集市上,让大家品尝,立即得到了人们的交口称赞,纷纷把这种虫子引进到别的地方,可是,这种虫子不能生长,每年就只有那块地方才能有。
后来,人们给这种黄豆上的虫子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豆丹。
后来那个旁人踩后来长生不老,被招入了天界,后来就做了我们家乡那里的土地神。
传说二:
传说好久以前,在灌云地区,每逢大家大户收完豆子后,就会让一些穷人到地里拾那些遗漏的豆粒(方言叫:放门),于是人们就在收割黄豆的时候在大户人家的地头等着。那些干活的长工,都要故意等到黄豆干得爆裂了才会往车上装,目的是让黄豆更多的洒落在地里。
一等到“放门”的时候,人们都抢着去捡拾黄豆粒,孩子们都会在那个时间一窝蜂地涌进地里,抢拾黄豆。在捡拾黄豆的间隙里,饿了,就把黄豆放在豆叶上,点了火,烧着吃。等到黄豆爆裂的声音传来,就脱下衣服,扇灭火星,于是就会吃到香香的豆子了。
话说灌云有个地方叫龙王荡,那儿有一个叫簸箕奶奶的叫花子(可能是叫花子吧!记不清了,这还是以前老人讲的)她有一次等到放门后,就对小孩说,我来给你们弄点好吃东西!于是就将肩上的簸箕拿下来,往地上一插,端起了许多土,再一簸!于是簸箕里就留下了许多豆虫!
接着放到火里烧,一会儿就有香味飘了出来。小孩们吃过后都说好吃。再找那个簸箕奶奶,哪有人呢?于是人们明白了,这是神仙在给人们带来一种美味。于是纷纷就在地里找起来,原来地里这样的虫子很多很多,就开始兴起吃豆虫了。
因为是神仙带来的嘛,人们说是仙丹,于是就将那豆虫叫做“豆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