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载
洋县黑米历史悠久。据《洋县志》记载,黑稻原产洋县,据传系公元前140年(建元元年)的西汉博望侯张骞选育而成。他将其奉于武帝,帝大悦,遂列为“贡品”。自汉武帝以来,历代帝王都将洋县黑米列为“贡品”,而成为皇室贵族的珍肴美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庚子之变”,尽管慈禧太后如丧家之犬逃到西安,仍念念不忘洋县黑米的滋补奇效和诱人香味,亲自下旨,令汉中知府进献。
洋县地处汉中盆地东端,北有秦岭屏障,南有巴山阻隔,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其中,形成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部低平的小盆地。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气候特征,为黑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黑稻分布于该县汉江北岸的马畅、湑水、戚氏、城关一带。其海拔460—480米,年干均气温14.7℃,年降雨量813.6℃,年日照时数1824.6小时,无霜期239天。与汉中相比较,冬季稍暖,夏季稍凉。黑稻生长、开花时期的气温多在25~30℃之间。全县23万亩水田均适宜黑稻种植,尤以县境西部渭水河畔5万亩老田区为理想的黑稻生产基地。该区水资源丰富,水利设施良好,光热充足,土壤肥沃,以冲积沙质黄壤为主,有机质子均含量3.78%,PH值7.4,硼、锌、锰、铜等微量元素齐全。土壤色泽青黑,生产出的黑米墨黑透亮,米质细密。
洋县黑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据商业部食品检测科研站和陕西省粮油检测站、西北农业大学中心化验室分析测定:黑米含蛋白质9.56%~11.8%,比普通大米高37%,比国际大米质量标准高3.81%;含脂肪2.37%~2.8%,比国内大米质量标准高2.9倍,比普通大米高1.3%~2.5%;还富含16种氨基酸,平均高于普通大米15.8%。每百克含缬氨酸754毫克、亮氨酸1261毫克、赖氨酸249毫克、苏氨酸419毫克、异氨酸357毫克、精氨酸915毫克、组氨酸385毫克、苯丙氨酸518毫克,这8种氨基酸含量平均较普通大米高15.85%;每百克中尚含有维生素B10.21毫克、B20.16毫克。此外,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其它营养成分,如铁、钙、锌、钼、硒等多种矿物质的含量,亦大大高出普通大米。因此,有“世界稻米之王”的美称。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洋县黑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3月23日起对洋县黑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洋县黑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陕西省洋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洋县黑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洋政函[2005]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陕西省洋县洋州镇、贯溪镇、戚氏镇、谢村镇、龙亭镇、?水镇、磨水桥镇、马畅镇、溢水镇、黄安镇、四朗乡、长溪乡、白石乡等1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做法
为了更多地保存营养,黑米往往不像白米那样精加工,而是多半在脱壳之后以“糙米”的形式直接食用。这种口感较粗的黑米最适合用来煮粥,而不是做成米饭。煮粥时,为了使它较快地变软,最好预先浸泡一下,让它充分吸收水分。夏季要用水浸泡一昼夜,冬季浸泡两昼夜。然后用高压锅烹煮,只需20分钟左右即可食用。为了避免黑米中所含的色素在浸泡中溶于水,泡之前可用冷水轻轻淘洗,不要揉搓;泡米用的水要与米同煮,不能丢弃,以保存其中的营养成分。
推荐理由
无公害、环保、营养价值高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45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