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富春、千年扬州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扬州人,没有人不知道富春茶社,这好比每个人都知道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一样,从这就可以看出富春茶社在我们扬州人的心里无与伦比的地位。小时候,在家里经济情况还不允许的情况下,一个月能去一次富春茶社吃早点,那是我最大的心愿。

  富春茶社始于1885年,是老字号知名品牌,富春的包子极具扬州地方特色,选料讲究,四季有别,制作精细,甜咸适度,造型优美。

  富春茶社最初并不是茶馆,而是一家花局,即现在说的花圃。清末扬州素有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之风。1885 (清光绪十一年) 扬州人陈霭亭租赁得胜桥巷内十几间民房和几分空地,创设富春花局,栽培四季花卉,创作各式盆景应市。到民国初年,富春花局为扬州商会会长周谷所得。周谷担心自己年届七十的老父周颖孝天天上茶馆影响自己的声誉,便听人建议,在自家花局里自办茶馆,专供老太爷和朋友享用。茶社开张后,改名为藏春坞茶社,后又改名富春茶社。富春茶社声名在外,盐商士绅文人墨客常常错身而过,赏花、品茗、弈棋、吟诗,尽得风流。因除供应茶水外,又请来了高手师傅,雇用堂倌、伙计,增加供应包子、点心等,生意愈发兴隆。

  在扬州每天要有5次吃饭的时间,除去早中午饭,还有早茶和晚茶。小时候,最期许的莫过于家里能来一两个客人,这样就可以去富春一饱口福。这么多年过去了,包子的味道一点也没用改变,即使经济条件好了,依然是老扬州的味道。在我印象中,富春茶社哩每天都是非常忙的,从早到晚人络绎不绝,经常要排很久的队才能吃到那一绝的包子。富春的包子,口似鱼嘴,形如荸荠,上面波浪式皱褶数不胜数,朋友说有三十多个,不信可以现场数。著名的三丁包子倒是被改了蟹黄包子,内容虽改,形神却不改,一层包子皮,里边装满的是流汁,流汁自然不好狼吞,于是人手一根吸管,插下去,先吸一口,果然蟹黄味扑上来,香得让人想起江南九月千里烟波。

  这么好的包子制作工艺当然要非常的讲究,富春包子最出名的就是三丁包子,我们就拿三鼎包子为例:三丁包子是扬州的名点,以面粉发酵和馅心精细取胜。发酵所用面粉洁白如雪,所发面本地软而带韧,食不粘牙。富春茶社一直保持这种发酵的传统特色。所谓三丁,即以鸡丁、肉丁、笋丁制成,鸡丁选用隔年母鸡,既肥且嫩;肉丁选用五花肋条,膘头适中;笋丁根据季节选用鲜笋。三丁又称三鲜,三鲜一体,津津有味,清晨果腹,至午不饥。以这三丁作馅,鲜、香、脆、嫩俱备,肥而不腻。

   如今,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好,也不用排那么长的队了,可以直接去富春茶社总店以及分店、超市就可以买到包装的包子,回家只需要放在微波炉或者笼屉里蒸,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吃到最美味的富春包子,过年过节这都是必不可少的。假如你一人在外地打拼,每次都可以带点过去,因为这是老扬州的味道,这代表着家乡的风情与味道。富春、千年扬州这句话一点都没有吹嘘,富春已经是扬州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代表扬州的特色之一,怎么能错过。

 

容初丁(2014-03-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