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皱纱鱼腐

      罗定皱纱鱼腐是罗定地区的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逢喜庆、节日必不可少的美食。罗定属于丘陵盆地,自古山塘众多,盛产鲮鱼;而罗定饮食文化积淀深厚,其中皱纱鱼腐最为突出,最为深远,距今己有七百余年。相传元朝大德年间(1292~1307年),罗定素龙村有一户姓黄人家,家中有一对年青夫妇和年迈多病的父亲,以耕种几亩瘦田和经营一口鱼塘为生。一家人生活并不富裕,但父慈子孝,夫勤妻贤,生活清苦倒也乐其融融。儿子为使长期病卧在床的父亲增加营养,早日恢复健康,经常在自家鱼塘捕鱼,制作菜肴,孝敬父亲,为避免父亲吃腻,经常变换制作方法,久而久之,便制作出甘香嫩滑的皱纱鱼腐。随着时间的推移,素龙村姓黄青年制作皱纱鱼腐的手艺,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并不断改进。后来皱纱鱼腐好吃而且好看,金银色泽(外黄为金,内白为银),形似圆球,民间认为,以此作为喜庆之事招待宾客,不但有招财进宝,团团圆圆,美美满满的好兆头,还有刚阳之气,早生贵子之祥瑞,所以不少罗定人遇上婚娶、添丁、贺寿等喜庆之事,餐桌上都少不了这道菜。到了晚清时期,制作皱纱鱼腐在罗定已相当普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民营企业的兴起,罗定城乡制作皱纱鱼腐凡乎家喻户晓,但要制作出香色味俱佳的上乘皱纱鱼腐,没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制作不出来的。

      皱纱鱼腐之所以质优味美,是因为选用泷江流域水源养育的新鲜鲮鱼,而每条重150克左右的鲮鱼,如果鲮鱼太大则肉粗,做出来的“皱纱鱼腐”就不嫩滑;如果鲮鱼太小则肉质松散,“皱纱鱼腐”香味稍淡,没有鱼味。起肉去骨、剥皮、取净肉、剁成肉茸,加入、粉心、食盐等调味,经顺转或逆序同一个方向搅拌成鱼胶,然后捏在掌心,压迫鱼胶从虎口处挤出成匀称小丸,再用汤匙剔落油锅,炸至金黄即可。因其物薄如蝉翼,透如轻纱,故得“皱纱鱼腐”的美名。罗定皱纱鱼腐炸出即可食用,鲜炸鱼腐甘喉酥脆,香醇诱人,点炼奶又别具风味;用来做菜,汤和煮,久之不烂,入口爽滑,甜嫩无比;焖,则满嘴留溢,回味无穷。 而且营养丰富,软滑可口,甘香味浓,老幼适宜食用。“罗定绉纱鱼腐”也是一种百搭美食,由它制成的各式菜肴汤鲜味美,热滚滚的汤汁,松软嫩滑的鱼腐,想起就让人忍不住咽口水。
      当然好的食材需要与时俱进,因此,“罗定皱纱鱼腐”列为广东省罗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加以保护。而且罗定皱纱鱼腐是一个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地域特征十分明显的地方特产,我们要保护这一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地方特色产品,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Leo(2014-03-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