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特产---山楂

英文:Hawthorn   蔷薇科,苹果亚科,山楂属植物,多指其成熟果实。中国植物志将其分为三个变种,即山楂(原变种) 、山里红和山楂无毛变种。

楂别名:山楂 赤爪实,赤爪子,棠棣子,棠球子,山查,鼠楂,羊棣,赤枣子,鼻涕团,柿楂子,山里果子,茅楂,猴楂,映山红果,海红,酸梅子,山梨,酸查,山梨果,山果子,南山楂,北山楂,药山楂,大山楂,小山楂,大果山楂,小果山楂,山植,小叶山楂,棠棣,绿梨。  

山楂的作用:山楂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扩张血管、强心、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活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防治动脉硬化,防衰老、抗癌的作用。山楂酸还有强心作用,对老年性心脏病也有益处。它能开胃消食,特别对消肉食积滞作用更好,很多助消化的药中都采用了山楂;山楂有活血化淤的功效,有助于解除局部淤血状态,对跌打损伤有辅助疗效;山楂对子宫有收缩作用,在孕妇临产时有催生之效,并能促进产后子宫复原;山楂所含的黄酮类和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物质能阻断并减少自由基的生成,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防衰老、抗癌的作用。山楂中有平喘化痰、抑制细菌、治疗腹痛腹泻的成分。山楂 : 1、山楂可单味或与其他食物、药物配伍以提高其食疗作用。如山楂片、果丹皮、山楂糕等都有强心、降血压、降血脂、柔和血管、促进消化等功能,是动脉硬化,消化不良和缺少胃酸患者的理想食品。山楂单味加红糖制成独圣散,可活血化淤、促进食欲、帮助消化,适用于产后淤血、停阻的儿枕痛。   2、山楂加麦芽、神曲等制成的焦三仙,可用干消化不良、饮食停滞的腹满、暖气、不思食等症;山楂与枳壳相配能消积散瘀,用于食滞腕腹饱满,山楂与木香相配能消食、积腹满胀痛;山楂与川芎相配能行血止痛;加当归能散淤止痛,用于产后恶露不止、儿枕痛。   3、生山楂60克去核干燥研粉,加鸡内金干燥粉30克制成山楂内金散,每次15克,用刘寄奴15克煎汤加红糖送服,每日3次,治疗闭经甚验,山楂加益母草各50克水煎加红糖收膏,制成山楂益母膏,能活血化淤、补中健胃,适于产后淤血、恶露不止患者,山楂加谷芽、槟榔、积壳等量研末。制成消食散,每服1~2克,可健脾开胃。   4、山楂100克加猪瘦肉和其他佐料制成山楂肉干,能滋阴润燥、化食消积、降血脂,适用于脾虚积滞。痞满泻痢、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消化不良等症。   5、山楂、金银花、菊花各500克加蜂蜜5公斤制成双花饮,能清热解毒、生津润燥、祛风消积,适用于暑热烦渴、心烦怔忡、头目眩晕、头痛目赤等症。山楂50克、核桃仁150克加白糖,可制成山楂核桃茶,能补肾润肺、润肠化食,适用于津液亏损、口干燥渴等。生山楂、沙麦芽各10克开水冲服,制成山楂麦芽饮,能消食导滞,适用于消化不良等症。   6、山楂加糯米制成山楂粥,能开胃消食、化滞消积、活血化淤、收敛止痢,适于食积腹胀、消化不良、腹痛泄泻患者食用。鲜山楂1公斤加桃仁100克、蜂蜜250克制成山楂桃仁露;能活血化滞、健胃消食、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扩张血管、营养心肌,适用于心血管病患者长期服用。山植60克加荸荠300克、白糖等可制成雪红汤,能开胃消食、强心降血压、舒张血管、清肝化滞,适于肝火旺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患者食用。山楂250克加丹参500克、枸杞子250克、蜂蜜、冰糖等制成养肝消淤蜜、能补心血、清肝热,缓肝气、破淤血、通经脉、润大便,适于肝炎患者恢复期饮用。   7、山楂片、丹参各10克,加麦冬5克,制成参果饮,有软化血管作用,可防治高血压、冠心病。   8、山楂15克与罗布麻叶6克、五味子5克及冰糖制成降压茶,久服可降低血脂、血压,防治冠心病,   9、山楂10克、肉桂6克加红糖,可制成桂皮山楂煎、能温经散寒、活血化淤,适用于妇女有寒邪。月经延期及痛经。 10、山楂片15克加菊花10克。草决明子15克水制代茶,可制成菊楂决明散,能润肠通便、降压降血脂,适于高血压兼冠心病患者饮用。   11、山楂15克加荷叶12克,水煎代茶制成山楂荷叶饮,能降压降血脂,扩张血管,适于高血压兼高血脂患者饮用。  

中医传承:山楂以果实作药用,性微温,味酸甘,入脾、胃、肝经,有消食健胃、活血化淤、收敛止痢之功能。对肉积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等,均有疗效。

功效论述:古代论述   1.朱震亨:山楂,大能克化饮食。若胃中无食积,脾虚不能运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发之气也。   2.《本草经疏》:山楂,《本经》云:味酸,气冷,然观其能消食积,行瘀血,则气非冷矣。有积滞则成下痢,产后恶露不尽,蓄于太阴部分则为儿枕痛。山楂能入脾胃消积滞,散宿血,故治水痢及产妇腹中块痛也。大抵其功长于化饮食,健脾胃,行结气,消瘀血,故小儿产妇宜多食之。《本经》误为冷,故有洗疮痒之用。   3.《本草通玄》:山楂,味中和,消油垢之积,故幼科用之最宜。若伤寒为重症,仲景于宿滞不化者,但用大、小承气,一百一十三方中并不用山楂,以其性缓不可为肩弘任大之品。核有功力,不可去也。   4.《本草求真》:山楂,所谓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积,用此酸咸之味,以为消磨,俾食行而痰消,气破而泄化,谓之为健,止属消导之健矣。至于儿枕作痛,力能以止;痘疮不起,力能以发;犹见通瘀运化之速。有大小二种,小者入药,去皮核,捣作饼子,日干用。出北地,大者良。   5.《纲目》:赤爪、棠梂、山楂,一物也。古方罕用,故《唐本草》虽有赤爪,后人不知即此也。自丹溪朱氏始著山楂之功,而后遂为要药。其类有二种,皆生山中:一种小者,山人呼为棠梂子、茅楂、猴楂,可入药用。树高数尺,叶有五尖,桠间有刺。三月开五出小白花,实有赤、黄二色,肥者如小林檎,小者如指头,九月乃熟。其核状如牵牛子,黑色,甚坚;一种大者,山人呼为羊朹子。树高丈余,花叶皆同,但实稍大而黄绿,皮涩肉虚为异尔。初甚酸涩,经霜乃可食,功应相同而采药者不收。按《物类相感志》言,煮老鸡硬肉,入山楂数颗即易烂,则其消肉积之功,盖可推矣。化饮食,消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   6.《医学衷中参西录》:山楂,若以甘药佐之,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和平也。   7. 陶弘景:煮汁洗漆疮。   8.《唐本草》:汁服主利,洗头及身上疮痒   9.《本草图经》:治痢疾及腰疼。   10.《履巉岩本草》:能消食。   11.《日用本草》: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   12.《滇南本草》:消肉积滞,下气;治吞酸,积块。   13.《本草蒙筌》:行结气,疗症疝。   14.宁原《食鉴本草》:化血块,气块,活血。   15.《本草再新》: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   16.《本草撮要》:冻疮涂之。   

山楂浑身是宝:实---------煮汁服,止水痢。沐头洗身,治疮疡   核---------吞之,化食磨积,治疝   木--------水痢,头风身痒   根--------消积,治反胃   茎叶-----煮汁,洗漆疮

食用禁忌:【山楂不能空腹吃】: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果酸、山楂酸、枸橼酸等,空腹食用,会使胃酸猛增,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使胃发胀满、泛酸,若在空腹时食用会增强饥饿感并加重原有的胃痛。   【少吃生山楂】:生山楂中所含的鞣酸与胃酸结合容易形成胃石,很难消化掉。如果胃石长时间消化不掉就会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甚至胃穿孔。因此,应尽量少吃生的山楂,尤其是胃肠功能弱的人更应该谨慎。医生建议,最好将山楂煮熟后再吃。   【宜忌】:胃酸过多、消化性溃疡和龋齿者、消化不良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癌症患者、肠炎患者及服用滋补药品期间忌服用。脾胃虚弱者慎服。孕妇不宜服用。   1.《纲目》:“生食多,令人嘈烦易饥,损齿,齿龋人尤不宜。”   2.《本草经疏》:“脾胃虚,兼有积滞者,当与补药同施,亦不宜过用。”   3.《得配本草》:“气虚便搪,脾虚不食,二者禁用。服人参者忌之。”   4.《随息居饮食谱》:“多食耗气,损齿,易饥,空腹及羸弱人或虚病后忌之。

食物相克:山楂不宜于海鲜、人参、柠檬同食。

 

 

 

家家(2014-03-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