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的绽放———平乐牡丹画

     从上学时起就总是听说,“洛阳牡丹甲天下”,每到牡丹花开之际,洛阳城内就涌入许许多多来自国内外前来观赏牡丹的游客,看到他们的满意而归,是身为洛阳人的我感到无比的骄傲。

     世人皆独爱牡丹花,可是牡丹画不知道大家又了解多少,我与牡丹画的初次结缘应该是在中学时的一次比赛,很荣幸的我的初次作品被评为市级优秀奖,第二次结缘牡丹应该是高中,我在平乐镇念得高中,在高中的三年里间的最多的就是牡丹画,不愧是中国牡丹画第一乡,在平乐镇下至六岁小孩,上至八旬老太,都深受牡丹画文化的熏陶,每次去蹭画看的时候都会流连忘返……

     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地处洛阳汉魏故城遗址,因公元62年东汉明帝为迎接西域入贡飞燕铜马筑“平乐观”而得名。平乐牡丹画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依托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悠久的牡丹文化优势,平乐牡丹画创作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了郭泰安、郭肖伟、郭泰森、郭西凡等一大批农民画师, 2007年,平乐镇、平乐村分别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首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南特色文化产业示范村”。

     2008年,平乐村100多名农民画家集体亮相洛阳牡丹花会,在洛阳市“千人画牡丹”活动中引起轰动。2009年,在获悉平乐牡丹画在牡丹花会期间实现良好的销售成绩后,省委书记徐光春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批示,4月21日第一次批示:“要落实、扶持、推动平乐镇农民牡丹画产业的发展,采取措施,将其打造成中国牡丹画第一村。”8月4日又批示:“要加强培训、加强推介、加强营销、加强指导,使其尽快做大做强”。2009年11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到平乐,视察了平乐牡丹画培训基地,希望平乐这个千年古镇积极发展牡丹画文化产业,真正成为“中国牡丹画第一村”。同年,平乐牡丹画纳入洛阳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2009年11月开始动工建设平乐牡丹画创意产业园。该园区的建设是以牡丹画创作、学习交流为目的。

     牡丹花,娇艳多姿,雍容大方,富丽堂皇。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赞美,是很自然的。"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将赠董双成。""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然而牡丹画也不逊色,收到了很多领导(如:李长春、孔玉芳、刘大为等)的亲临指导、参观,还不断地加强了与国际的联系,开辟网上销售平台,多次成功进行了国际交易,为把牡丹画弘扬海内外做出卓越贡献。

     如果有更大的意愿可以到相关网站进行查询,目前,平乐牡丹画正逐步实现企业化、惠民化和大众化。

 

尚尚(2014-03-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