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在梧桐树上的“凤凰”

梧桐乡,位于县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城西南。

   地势由南北和东南向中部小溪倾斜,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属县中部低山粮、茶、果、畜、药综合农业区。耕地面积3857亩,大部二熟;林地67543亩,年投售木材1009立方米。1972年高演村先开始开发中草药基地,现有厚朴 11687亩、杜仲292亩、金银花778亩,为浙江省重要厚朴基地,是县内药材之乡。乡办企业金坑电站,装机400千瓦,并网供电。有竹木加工、玻璃钢厂等乡镇企业和柑橘、蚕桑等基地。
    梧桐乡是著名的“中药材之乡”,全乡共经营厚朴育苗面积约350亩,是浙江省最大的厚朴苗圃基地.
     记景宁梧桐乡老年协会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自古以来,梧桐是凤凰栖息的地方。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梧桐乡有一群老人,被当地群众称为“栖息在梧桐上的‘凤凰’”。

这群老人是梧桐乡老年协会的会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共有754人。据介绍,梧桐乡老年协会成立于1992年8月,现在拥有梧桐、梧桐坑、金兰、东源、秋兰等5个村的分会。5个分会都是三套班子一套人马,包括老年协会、老年体协、关心下一代协会,各村老年协会三套班子分工明确。

梧桐乡老年协会成立15年以来,老人们通过开设图书室、普法班、科技班、老年夜校、娱乐室,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知识,反对迷信、赌博活动;积极发挥“五老”作用,以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复员军人为主体,以党员为骨干,建起了文体活动联络站、环境卫生监督站、民间纠纷调解站、村民互助互救站、公益事业服务站。在积极发挥“五站”作用的同时,他们当好“乡村纠纷调解员”、“精神文化传播员”、“上下联系通信员”、“农村老少服务员”、“年轻人的政治辅导员”、“乡村卫生监督员”、“体育教练员”等七大员。

在新农村建设中,这群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奏了“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和谐曲。

创和谐 他们老有所为

2002年,梧桐乡中心学校扩建时要用到梧桐村某个姓的祠堂。这个姓宗族认为学校的扩建侵犯到他们的家族利益,召集来160余人阻拦学校扩建。乡、村干部几次上门调解,都以失败告终,而且双方矛盾有激化趋势。

此外,老人们还建立了互助互救站,面向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人员开展以扶贫帮困、互助互救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活动,动员社会成员助款助物。下渡村刘远忠老人膝盖患病,需要上万元治疗费。老年协会知道后,发动村民为他捐款,解决了他的部分医药费;高演村任余奇由于车祸去世,两个子女无钱上高中,退休教师梅盛明知道后,马上送上5000元,让其子女按时上学;今年,乡里有5名畲族儿童由于家贫不能入学,梅振斌跑县民宗局求得款项1000元,让这5名孩子顺利入学。

前几年,由于缺乏娱乐活动场所,梧桐坑村大部分人农闲时间都是在牌桌和麻将桌上度过的,这造成了全村老少不和,经常发生邻里纠纷事件,村民也不理解村干部的工作,对村干部怨声载道,集体的事情无人办、办不了。

老年协会看到这情况后,组织梧桐村富有经验的老人,去梧桐坑村动员年轻人和老人一起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和文艺演出,还专门从县城请来了老师教。在梧桐坑村,老人们召开座谈会,对村民进行“爱国家、爱集体、爱景宁、爱梧桐”为主题的教育。在老人们的发动下,当年就有29名青年妇女参加了拳、剑、体操各项体育健身活动。每年开展年终评比,评出遵纪守法、爱集体事业、爱老人事业、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好青年、孝媳妇。

经过老年协会的努力,梧桐坑村人人有事做了,邻里骂声少了,年轻人赌博少了,人人务正业,夜里偷鸡鸭的少了……村风越来越好,村民之间也越来越和谐了。

种文化 他们老有所乐

去梧桐采访时,来自县城的退休教师梅盛明正在给新来的“演员”排练三句半《优生优育就是好》和花鼓戏《补缸》。梅老师说,他从小爱好艺术,退休后,经常被大均、沙湾、东坑等地的老年协会请去指导排戏。但是他最喜欢来梧桐,因为梧桐的会长最负责,梧桐的老人最肯学,接受能力也最快。

2006年6月12日,梧桐乡的老年人组建了自己的农家乐艺术团,梅振斌当团长。他告诉记者,农家乐艺术团虽然都是农民自己组织的,并且以老年人为主,但是紧跟党和国家建设新农村奔小康步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当宣传的主力军,为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知识宣传当助手,占领乡村文化阵地。

在农家乐艺术团的带动下,梧桐坑村还成立了妇女洋鼓队,其中有10位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梅振斌说,成立了洋鼓队后,梧桐坑很多原来只能下得厨房的妇女,现在成了上得厅堂的打鼓能手了。

播知识 他们老有所学

为了让更多的老人体会到健康长寿在于运动的道理,也为了创建小康型老年体育乡,梅振斌从城里请来老师,动员老人参加健身活动,还制定了《梧桐乡全民健身计划》,每年还定时召开老年运动会。如今,5个村老人协会60岁以上老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达到80%以上。每天早上,村民都会看到很多老人练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功夫扇、健身球、健身操、门球的身影。

运动着的老人是健康的,也是快乐的。今年84岁的柳秋花老人,以前一有空闲就打麻将,半天下来,经常头昏脑胀的。由于长期久坐缺乏锻炼,近10年来,柳秋花老人总觉得身体不太好,感觉这儿也痛那儿也痛,经常头昏,还患上了高血压。2004年,她在邻居的动员下参加了老年协会,每天参加打门球、跳健身操等活动两个多小时,不但戒了麻将,而且身体越来越健康了。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梅振斌说,老年人虽然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但是不学习,也会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的,不学习的老人就像不产谷物的荒地一样。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要求进步,老人的头脑才会越来越充实,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为了给老人们多创造一些学习渠道,2002年,梧桐乡老年协会创办了梧桐村老年电大教学点。通过组织发动,第一年参加老年电大学习的60岁以上老人就有63名,占全乡60岁以上老人的8.4%,这个数字在逐年增加。其中,梧桐村老年协会参加老年电大学习的人最多,入学率达45.5%。梅振斌说,要大力推广梧桐村老年电大教学点的办学经验,发动全乡各行政村老人参加老年电大学习,下半年争取让全乡50%的60岁以上老人入学,全力发展梧桐乡老年电大事业,争取拿个全国第一。

 

 

雨珠(2014-03-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