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云锦

 前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或许是因为江南承载着我童年的记忆,所以当我看到“南京云锦”一词时,脑海中便呈现出我儿时在南京的点点滴滴。           

名称起源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        

  此诗是明末诗人吴梅村赞美云锦的诗句,但相关资料表明这里的“云锦”不是指一块布,并且,在当时的明代也并没有“云锦”这个词。        

  而云锦一词,则是来源于清代道光年间的苏州“云锦织所”,最早的文字记载则是出自于民国南京的《工商半月刊》。        

云锦简介        

 1.云锦,是中国最珍贵华丽的锦缎,因美若天上的云霞而得名。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历代为皇帝御用品,宫廷里的龙袍朝褂、宫妃丽裳和殿堂装饰多用云锦来制作,还经常作为朝廷贵重的国礼,赐与外国君王使臣。        

 2.云锦,用料考究,以真金线,纯银线,五彩蚕丝线为主要用料。使用大型传统花楼木机手工织造,由两名以上技术娴熟的艺人上下配合操作,每日产量仅五公分,故有“寸锦寸金”古喻。        

 3.云锦,巧夺天工的妆花技艺,超凡脱俗的纹样风格,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宛若天成的艺术境界,尽显皇家御用品非凡气概和中华民族文化深厚底蕴,被世人誉为“东方瑰宝”,“中华绝艺”。        

云锦简史        

 1.云锦业在元代就有一定规模。元代云锦的生产主要是在官办织造机构的主持、管理下进行的。              

 2.明代,南京的织锦以质地厚、花头大,配色对比强烈,被喻为美如云霞的"云锦",此时明代的丝织最具特色的就是"妆花织物",它是南京丝织艺人的重大创造和重要贡献。        

 3.清代的江宁织局,是织造御用锦缎的主要生产部门。尤其康熙时期多仿宋代的规矩锦,技艺成就很高,金线细如发丝。        

 4.民国时期云锦业曾一度衰落,1937年,云锦事业更是经受打击,在敌人的统治下根本无力恢复生产,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云锦的生产也只是送给来华的外国人。        

 5.新中国成立后,濒临待毙境地的南京云锦再次获得新生。例,2009年9月30日晚,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云锦工艺        

南京云锦工艺独特,用老式的提花木机织造,必须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完成,两个人一天只能生产 5-6 厘米,这种工艺至今仍无法用机器替代。        

云锦主要特点是逐花异色,通经断纬,挖花盘织,从云锦的不同角度观察,绣品上花卉的色彩是不同的。由于被用于皇家服饰,所以云锦在织造中往往用料考究、不惜工本、精益求精。        

云锦喜用金线、银线、铜线及长丝、绢丝,各种鸟兽羽毛等用来织造云锦,比如皇家云锦绣品上的绿色是用孔雀羽毛织就的,每个云锦的纹样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如果要织一幅 78 厘米宽的锦缎,在它的织面上就有 14000 根丝线,所有花朵图案的组成就要在这14000 根线上穿梭,从确立丝线的经纬线到最后织造,整个过程如同给计算机编程一样复杂而艰苦。        

云锦用途        

1.乔迁时赠送镇宅之宝,云锦寓意保主人全家平安幸福;        

2.新婚夫妇适合赠送小龙凤, 寓意龙凤呈祥,婚姻甜美;        

3.馈赠外地友人适合送辟邪,云锦表达勿忘友人的心意;              

4.情人节等适合赠送云锦时,偕同之意,寓意白头到老。         

云锦趣闻        

在《红楼梦》里有一节晴雯补裘的戏,说的贾宝玉有一件非常喜欢的孔雀裘外衣,但不小心被火烧了一个洞,需进行织补。

然而这可不是寻常之物,街市上的“织补匠”“能干裁缝”绣匠并做女工的,问了都不知道这是什么,都不敢摸。        

后来还是心灵手巧的晴雯带病用家中的孔雀金线,将裘衣织补好,引出一段情缘佳话。这个故事被许多读者、研究者看成只不过是一段文字描写而已,他们很难想象用孔雀羽毛可以做成衣裳。        

云锦欣赏

        

后文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是的,我何时才能再重归故里?我的“云锦”!        

:作者:翟强;参考资料:1.百度百科:南京云锦; 2.云锦--南京荣贵坊云锦官方网 )

戒心冷悸(2014-03-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