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鱼

银鱼科(Salangidae)银鱼属(Salanx)多种半透明鱼类的统称。见於东亚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国被誉为美味。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很少长於15公分(6寸)。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鱼。

 
  银鱼是淡水鱼,长约七至十厘米,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因而得名。产于长江口的体形略长,俗称“面丈鱼”、“面条鱼”。太湖银鱼,历史悠久,据《太湖备考》记载,吴越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太湖银鱼有四个品种:太湖短吻银鱼、寡齿短吻银鱼、大银鱼和雷氏银鱼。产量以大银鱼和太湖短吻银鱼为高。
潍河银鱼的营养价值很高。目前营养学家普遍承认它是“长寿食品”,是“水中的软白金”。
 
  银鱼含蛋白质72.1%,大大高于通常食用的大马哈鱼、青鱼、鳗鱼、鲈鱼等;脂肪为13%,也高于一般鱼种;每100克可供应热量407千卡,几乎是大黄鱼的5~6倍,每100克含钙量高达761毫克,几乎为群鱼之冠。最近美国科学家通过大规模人群普查,证实食用富钙食品,能有效地预防大肠癌的发生,而大肠癌恰又是老年人致死的因素之一。所以银鱼实际上是种不可多得的抗老、抗癌的美味食饵。
 
  我国把银鱼作为养生益寿品由来已久,《日用本草》云其“味甘无毒,宽中健胃”;《医林纂要》言其“补肺清金,滋阴而补虚劳”;《随息居饮食谱》称之“养胃阴、和经脉,小者胜。”
 
  银鱼极小,又称五余。古代本草书云:春秋时期越王勾践“食绘鱼未尽,以其半弄之”,化而为五余,其栖于近海处,4、5月间成群上溯于河川,在水草茎叶间产卵,每次约产两千卵,产卵前的银鱼,味最丰美。若取其鱼子,以酒、酱油捣烂,加麻油、茴香末等和匀作成鱼子酱,是非常名贵的补品。
 
  银鱼食用愈小愈佳,故李时珍云:“大者四、五寸,身圆如筋,洁白如银,优重小者,爆干以货四方。”经测定,银鱼愈小所含的氨基酸愈丰富,目前已知每100克干品中含赖氨酸48.20毫克,蛋氨酸2308毫克,苏氨酸3352毫克。异亮氨酸4176毫克,缬氨酸4396毫克,比带鱼、黄鱼等均高。
 
  潍河银鱼可食部100克含:水分89克,蛋白质8.2克,脂肪0.3克,碳水化物1.4克,灰分1.0克;钙258毫克,磷102毫克,铁0.5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05毫克,尼克酸0.2毫克。
 
  银鱼属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对高脂血症患者食之亦宜。中医上认为其味甘性平,善补脾胃,且可宜肺、利水,可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虚劳诸疾。
夏日嬷嬷茶の(2014-03-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