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童心 马卡龙之诱惑

     毋庸置疑的,马卡龙(macaroon)已不单是一种法式蛋白杏仁小饼而已。很久以来,它简直成了法国甜品的代表作。如果你从巴黎回来,不带上一盒马卡龙送朋友简直不像话。而你也一定会被巴黎甜品店的马卡龙吸引。因为太过美丽,随意堆放已成美丽风景,稍有浪漫情怀,便想带它回家。

     其实单只的马卡龙只能说是一枚小点心,但厨师们赋予它无限色彩,或清新,或妖艳。知名彩妆曾以马卡龙作为系列彩妆主题,而在时装周期间,马卡龙甚至被赋予当季流行色发布的重任。
而至于马卡龙本身,有人嫌其太过甜腻,有人却超级迷恋其富有层次的口感。在法国人心目中,马卡龙是浪漫的,甚至被赋予过“少女的酥胸”这样过于性感的字眼。不过我相信马卡龙也能吸引儿童的眼球。如果在儿童节时,送一盒马卡龙给孩子,缤纷的色彩,一定能博他一笑。
而成年人,也一定不能抵抗一盒装满马卡龙的礼物。你可以不爱它的滋味,但未必能抵御它带来的浪漫童心。

     作为法国的代表甜品,关于马卡龙的缘起,还没有众口一词的说法。一说它缘起于意大利,在法国被发扬光大;一说它诞生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期,由某甜品店为款待他而始创;还有说是某公主的爱物。
但马卡龙成为法国甜品的代表作却是事实。按照上海希尔顿酒店饼房行政厨师长,法国人伯特兰的说法,马卡龙如同一种味道的记忆,令他想起童年放学后的日子。妈妈常会在甜品店给他买来马卡龙,作为放学后的小点心。马卡龙的普及和受欢迎程度如斯。
     Macaroon的名字,最初指的就是外面那一层薄薄的小饼,由杏仁粉、蛋白、糖粉和白砂糖构成。看似简单,却工艺复杂,在配比和烘烤中都很难拿捏。所以其虽然普及,却并非“妈妈制”的家常点心,家里很难做,一般都会到甜品店购买。
     一枚完美的马卡龙,需要用一张挑剔的嘴来品尝。首先,它必须拥有光洁无暇的外观,表面决不能有裂缝或是坑洼之类,犹如一枚蛋壳一般。而在“蛋壳”之下,还有一层被俗称为“蕾丝”的东西,这些都是在烤制中自然形成,并非刻意之作,所以烤箱的温度和时间,以及之前的食材配比相当重要。而“蛋壳”之下,则口感较软而带有“Q”劲。所以,即使是这么一小片最基本款的“马卡龙”,口感也是富有层次的:外皮微微酥脆,内在软软,充满湿润感,非常别致。用手指摁一下马卡龙的表皮,光滑的表面会裂开细小的裂缝,透出“温和”的内在。这才是一枚真正的马卡龙。另外,由于它材料简单,所以对食材要求更高。杏仁粉一定是大杏仁磨成,杏香十足而无苦味。糖粉也以百分百的纯糖粉为宜。

     如此一枚基本款的马卡龙,似乎很快就激起了大厨们的创作欲。于是,它成为一种元素,然后千变万化,叫人目不暇接。它被赋予了各种颜色,而且完全突破了我们对于甜品色彩的一般想象。可以说,凡是你见过的颜色,都有可能成为马卡龙的颜色。它被加上了好吃的馅心:覆盆子、草莓、巧克力、咖啡、榛子、开心果甚至鹅肝酱。——是的,哪怕是咸味。只要够匹配,也可以成为马卡龙之一。据说,在法国的甜品店,时令感的马卡龙成为最受欢迎的季节性甜品。而在对马卡龙相当有热情的日本,马卡龙也有了令人垂涎的“旬味”,比如春天的樱花,夏季的草莓,秋季的板栗等等。而马卡龙的外观,同样也丰富:单片、夹心、多层…各种大小,还有方形的。若你有兴趣搜集法国各处的马卡龙,可以发觉它们有着各自的风貌,足以制成一张“马卡龙美食地图”。
马卡龙在一顿法国大餐中,最初只是做为餐后小点的角色。不过因其千变万化,可组合成各种美丽的甜品。可以说,它无所不在。

     在本城,正点的马卡龙并不多见。个人认为,太“初级”的马卡龙不如不吃,其口感如人工糖粉,甜腻发苦,魅力全无。你若有机会学做马卡龙,就会发现它其实很难掌握,并非人人都能做。所以个人相当推荐出自上海希尔顿酒店美食角的马卡龙。大厨伯特兰不愧是法国人,其出品的马卡龙微甜不腻,层次丰富,口感相当自然,是我在上海吃到的最好味的马卡龙之一。大厨还首创了一款马卡龙巧克力方块蛋糕组合,很别致。我已决定用它来取代下一场的生日蛋糕了。

北街的角落(2014-03-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