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乐平”无论走到哪我都会很自豪的说。
我的家乡在乐平,乐平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优美的江南水乡。地处赣东北,素有“江南水乡”“鱼米之乡”“江南菜乡”之称。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始设县治,因“南临乐安河,北接平林”而得名,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1992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属于县级市,归瓷都景德镇市代管。全市共有国土面积1973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1个大型水库管理局。
千百年来,悠悠乐安水孕育了乐平灿烂的史前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宝贵的革命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尤以“洪公气节,马氏文章”著称于世。这里诞生了与《通志》、《通典》合称“三通”的《文献通考》这部流芳千古的巨大史书,以及毛泽东一生珍爱的《容斋随笔》这一垂范后世的历史佳作;源发了得到周恩来以“美、秀、娇、甜”高度评价的赣剧饶戏河;保留了400余座融建筑、雕塑、工艺、绘画、文学于一体被称为“中华一绝”的古戏台;培育了“一王二侯三驸马,四位左右一品相,五位状元、榜眼和探花,三百多位进士郎”;记载了方志敏、红十军等革命先辈留下的光辉足迹。
乐平这个不算大的城市,有着很多别的地方没有的民间习俗衣着服饰乐平居民穿戴为汉族通行款式,没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历来如此。改革开放后,居民衣着服饰变化较快,中等收人家庭已达到“丰衣”程度,富裕人家开始追求高档和名牌,贫困居民也很少“缺衣”,衣衫槛褛者已很少见。青年乃至中年男女衣着服饰都以新潮为主流。中山装几近绝迹,仅有少数老人偶尔穿着。女性大部分佩带珍珠或黄金首饰,年轻女人化妆外出已成时尚。饮食乐平居民传统的饮食习惯是一日三餐大米饭(粥),自制腌菜、自腌咸鱼腊肉。菜肴调味尚辣。这些传统习俗至今无大变化。城市居民早餐吃咸菜喝稀粥的习惯已经改变,多数是吃面食早点。乐平传统的特色食品糕果仂、麻糍、狗肉已经商品化,想吃都能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