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梧桐子
梧桐子
【出处】《履巉岩本草》
【异名】瓢儿果、桐麻豌(《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种子。秋季种子成熟时将果枝采下,打落种子,簸去杂质,晒干。
密贮干燥处,防蛀。
【采集】秋季种子成熟时将果枝采下,打落种子,簸去杂质,晒干。密贮干燥处,防蛀。
【药材】干燥种子,圆球形或类圆形,径6~8毫米。黄棕色至深棕色,表面皱缩成网纹状。
外层种皮较 脆,易破裂,内层种皮坚韧,除去后,内有肥厚的淡黄色胚乳;子叶两片薄而大,
紧贴在胚乳上,胚根位于较狭的一端。气、味均微。以个大、饱满、棕色、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江苏、浙江。此外,甘肃、河南、陕西、广西、四川、安徽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含脂肪油(不干性油)39.69%,灰分4.85%,粗纤维3.69%,蛋白质23.32%,非氮物质
28.45%,并含咖啡碱。油中还分离出苹婆酸。
【性味】甘,平。
【功用主治】顺气,和胃,消食。治伤食,胃痛,疝气,小儿口疮。
①《纲目》:治小儿口疮,和鸡子烧存性研掺。
②《随息居饮食谱》:润肺,清热解毒。
③《南宁市药物志》:煅末敷烂疮,收口生肌。
④《四川中药志》:顺颠气,和胃。治胃痛。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健脾消滞。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选方】
①治疝气:梧桐子炒香,剥(去)壳食之。(《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②治伤食腹泻:梧桐子炒焦研粉,冲服,每服一钱。(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③治白发:梧桐子三钱,何首乌五钱,黑芝麻三钱,熟地五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
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