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与叶县

家乡区县: 平顶山市叶县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汝州叶县(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谪监陈留酒税。南渡后,避乱襄汉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改礼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为给事中(宋《嘉泰吴兴志》卷一四)。以病告,提举江州太平观。复为中书舍人。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为参知政事。八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一、祖德宗功
曾祖陈希亮,字公弼,眉之青神(今四川眉山)人。祖居京兆(今西安).唐代广明年间,黄巢起义,因避乱始迁于四川眉州青神县。陈希亮之曾祖延禄,祖琼,父显忠,世代从商,都没有出仕做官的。
陈希亮很小时就成为孤儿,跟着经商的哥哥生活。他天性好学,十六岁那年,准备出外拜师学习。哥哥想使他知难而退,差他去收取利息钱三十余万。陈希亮把所有欠钱者都召集到一起,焚烧了其兄交给他的债券而出外研习儒学。学业有成之后就把兄长的两个儿子陈庸、陈諭也召到那里,让他们也学习儒学,之后他们一起俱都考中了天圣八年进士第。故乡人在他家所居住的里巷门口树碑褒扬曰“三隽坊”。
据文献通考记载,陈希亮考中进士之后,因“以蜀州官不达”,意图进取,又把家搬到了靠近东京汴梁(开封)的叶县,在这里置田产,安家室,陈希亮则到开封宦游,始为长沙县令。当地有和尚称海印国师,交通权贵人,作奸犯科,肆意妄为,没有人敢正眼看他。陈希亮到任后,坐实他的罪状,将海印绳之以法,全县为之震动。及到雩都(江西宁都县)上任之初,老吏曾腆侮法粥狱,徇私判案,多所无忌。认为陈希亮不过是少年而轻视之。陈希亮治理政事第一天,首先把曾腆的重罪公布出来,曾腆跪地叩头出血,愿意改过自新。陈希亮对他进行了诫免谈话后放了他。正巧陈希亮要修筑县学,曾腆以家财资助公家,把子弟都派去上学,最终成为一个好官吏,而曾的子弟也有登进士第者。
当地巫觋每年都敛取民财祭鬼,号为“春斋”,称不然就会有火灾,民间讹传有穿深红色衣服的三个老人出来放火。陈希亮发布政令禁止了这个“春斋”,没有人再敢违犯,火灾也不再发生;拆毁巫祠数百座,勒令巫觋改行从事农耕者七十余家。等到任满离去,老百姓一直送出境,不肯回去,都哭着说:“您今天离我们而去,绯衣老人又会出来放火了啊。”
陈希亮回青神为母服丧之后,就出任了开封府司录参军。任内谏止了重修福胜塔,为国家节约一笔巨款用于军备;为青州人赵禹平反冤案,屡有建树。后来因为外戚沈氏子犯奸盗案被捕下于狱中,陈希亮一审得其真实罪责,不料罪犯因害怕却“惊仆立死”,陈希亮自己把责任全部承担起来,因而受到撤职处分。
又过了一年,京西有贼盗滋生,杀了那里的地方官。当朝富弼丞相推荐陈希亮可以任用,因此重新被起用为房州太守。房州平常没有兵备,老百姓都害怕盗贼想避祸逃走。陈希亮把牢城卒和法地百姓组织起来,有数百人,日夜部署守卫,声威振于山南。老百姓凭此过上了安稳生活,贼盗不敢入境侵犯。而殿侍雷甲率兵士数百人,追赶盗贼至竹山,雷甲不能制约兵士,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暴行累累。有人报告雷甲率大盗入境就要到城门口了,陈太守亲自率兵以水为屏障拒敌,自己身列阵前,命令兵士把弓拉得满满的,不要发射。兵士们都犹如栽在地上的木偶人,雷甲射他们不动,才下马叩拜,请求处以死罪。并为自己开脱说:“起初并不知道是官军来了。”官吏和兵士们都要求依照法度斩了雷甲,陈太守不同意,只治了领头为暴的十余人的罪,赏了其他人并把他们遣散回家。命令雷甲缉捕盗贼用来赎回自己的罪过。
这时候正值大盗党军之子嚣张之时,转运使命令供奉官崔德赟缉捕他。德赟没有抓到党军之子,却用兵围了竹山老百姓家曾经住过盗贼的向氏,将其父子三人杀害,枭首悬于南阳市,宣布说:这就是党军的儿子。陈希亮查明了这个冤案,把崔德贇捕了下于狱中。崔德贇不服罪,但党军之子已在商州被逮捕。陈希亮就奏请朝廷赏赐向氏布帛,恢复了他们的家园,把崔德贇流放到通州。有人奏请华阴人张元在夏州,当西夏元昊的谋臣。朝廷诏令迁徙其族百余口人到房州,出入受到限制,饥寒将死。陈希亮说:张元这件事虚实不可知。假使真有这样的事,为国者终不顾家,白白地坚定了他帮助西夏的决心。这些又都是他的远亲,他们没有罪。就秘密地上奏朝廷,下诏释放了这些人。释放当日,老老少少都哭于院中,说:“今天该回家乡了,然而离开了我们的再生父母可怎么办啊!”张氏一族回家之后,画了陈希亮的像供在祠堂里,每到年节都去祝拜他。
后来,陈希亮还当过宿州太守、滑州太守,在任期间,曾发禁兵抗洪救灾,洪水来时,临危不动,人们把他比喻做汉代的王尊。这一年盗贼在山东宛句县作乱,捉了濮州通判井渊。皇帝又命陈希亮为曹州太守,没有超过一个月,全部将贼党一并擒获。再后来,还安抚使用屯驻寿春的虎翼军士未谋反者数百人,甚得兵士之心,誓为陈公效死。
陈希亮其后历任江东提点刑狱、河北提点刑狱、又任开封府判官、再改三司户部勾院兼开拆司。后自请补外官,朝廷就任命他做了京西转运使,经营汝州、洛阳之间。其时正在叶县修石塘河的服役兵叛乱,首领名叫周元,自称大王,震动汝、洛一带。当时的陈希亮正在叶县家中,闻报此事后当日就骑一匹马带少数人出去巡查。属吏请求多带兵去,陈希亮不准。叛贼见陈一人轻易出巡,态度很闲适和气,不知他的用意,都一起站在道边向他诉苦。陈希亮慢慢地问他们目前最担忧的是什么,耐心倾听他们的苦处,之后命一老兵把这些人带到叶县去听候处置。到了叶县以后,发布命令说:“你们都已经自首了,都没有罪,然而,一定有为首的主谋。”乱兵们都不敢隐瞒,供出了周元,于是就把周元斩了,流放军校一名,其余全部差他们继续回去做完石塘河差役。
陈希亮在京东转运史上流放了博平大猾截道虎,察明了酷吏徐州太守陈昭的恶行,按法处之,被徐州人所称道。
陈希亮不但治理地方有功,对外国使者也不姑息。于阗国使者入朝,经过秦州,经略使以待客之礼招待他们。使臣非常骄横,留住月余,毁坏驿馆家俱无数,那些下人们到市上抢掠饮食,使得市面上人家的大门白天紧闭。陈希亮听说以后,对部下说:“我曾经出使契丹,知道那里的情况,外国人起初不敢暴横,都是作翻译的人教他们这样做的。我狠下决心绳之以法,翻译者害怕了,那些外国人就不敢再妄动了,何况这样的小国呢!”于是派带兵的教练持使节的印信对翻译说:“进到我国境内,有一点不按法度办事,我就斩你。立军令状回来。”于阗使臣平常都听说陈希亮的威名,都跪在院子里来参拜,陈命坐两廊赐饮食,护送出境,没有一人敢喧哗的。
没有多少时间,陈希亮就退休在叶县老家,享年六十四岁。陈的一生官至太常少卿,赠工部侍郎。娶妻程氏,生子四人:长子陈忱,做过度支侍郎;次子陈恪,寿终于滑州推官任上;三子陈恂,做过大理寺丞;只有四子陈慥,号为“方山子”,一生未仕。希亮一生好著书,尤擅长于《易》,有集十卷;《制器尚象论》十二篇;《辨钩隐图》五十四篇。
苏东坡曾与陈希亮在凤翔任上当过二年的僚属。那个时候,苏轼年轻气盛,每每与陈希亮有争论,甚至形于颜色,争到面红耳赤,后来知道了陈的用心良苦,非常后悔。在陈逝世十四年后,苏轼又破例为陈希亮写了《陈公弼传》, “轼平生不为行状墓碑,而独为此文,后有君子得以考览焉。”希望他的事迹不至于湮没于后世,足见陈希亮的人格魅力。

天高不易冲(2014-11-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