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博物馆

家乡区县: 洛阳市老城区

洛阳民俗博物馆:是一座以弘扬河洛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该馆是在古建筑群潞泽会馆的基础上组建成的。潞泽会馆始建于清代乾隆九年(公元 1744年),系山西潞安府(今长治)、泽州府(今晋城)两地商人集资所建,主要用于同乡商人传递信息和物资集散,是晋商文化的产物。整个古代建筑群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占地面积15750平方米,是中原地区保存完整、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之一,在建筑设计和营造法式上集清代河南地方建筑技术之大成,是中原地区清代地方古代建筑杰出的典范,其建筑装饰艺术十分考究,木雕和石雕作品非常精美,堪称中原地区雕刻艺术宝库中一束光彩夺目的奇葩

1986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该古建筑作为重点项目正在积极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河洛民俗文化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主要的旅游资源,洛阳民俗博物馆正是展示民俗风情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该馆除有刺绣厅、婚俗厅、寿俗厅、民间工艺厅、匾额厅等基本陈列外,还有皮影表演、婚俗表演、民俗服饰表演等演示活动,这些陈列和活动,不仅具有浓郁的中原地方特色,还处处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特别是一年一度在这里成功举办的洛阳民俗文化庙会为弘扬河洛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受中外游客青睐。

近年来,随着民俗风情游在国内外旅游市场日益火爆和洛阳市旅游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洛阳民俗博物馆的外部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景点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已成为古都洛阳一个新的旅游亮点,希望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馆内藏品

该馆藏品共1897件。一级品4件,其中明代三世佛,夹纻贴金工艺,高3.5米,造型优美,工艺考究;清代木塔,金丝楠木,高6米,八面三级重檐。造像 304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刺绣厅主要陈列清末民初的云肩、霞披、罗裙、香袋、腰包、服饰、礼品等各类刺绣品;民间艺术厅陈列有木雕、竹雕、羽毛、镶嵌、皮影、面塑、剪纸、年画等,其中传统戏剧故事木雕数量达120件,皮影数量达213件;信俗厅为复原型陈列,展室中央的大型佛龛内,为三世佛珍品,前侧为金丝楠木塔,另有清代的供器等;婚俗厅为清末洛阳中等家庭婚俗场面复原陈列,分唢呐乐队、拜堂、洞房三部分,彩塑人物23个;寿俗厅有寿屏、贺帐、寿礼、寿俗家具等,其中寿屏为乾隆年间制作,高3.34米,宽7米。
馆藏碑帖展览展品 200余件,有汉<甘陵相尚府君碑>、汉<石券碑>、西晋<荀岳墓志>、西晋<辟雍碑>、北齐《造像碑》、<周公祠碑>、<徐浩碑>、徐浩书<张廷珪墓志>、<升仙太子碑>、<招提寺圣教序碑>、<会圣宫碑>、苏辙书<王拱辰墓志>、赵孟頫书<伊川书院碑>以及<汝帖>、<琅华馆帖>等。其中《会圣宫碑》高9.2米,宽2.19米。

巴洛克遗痕(2014-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