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香山寺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城南13公里处的香山西坳,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风景区内伊河东岸东山上,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在盛唐时期规模居于“龙门十寺”之首。耀县香山寺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县45公里的柳林镇姚峪村西北侧。张家港香山寺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镇香山南侧的峭壁之上,海拔128米。香山寺坐落的香山,史称卧牛山,桃花山。山上风光绮丽,是中国江南诸多名山中的佼佼者。平顶山香山寺位于中岳嵩山之南约百公里,平顶山市新城区北3公里,巴山山脉香山峰顶,全称香山普门禅寺。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现有大小的香山30处,比较著名的有18家,最著名的有北京香山寺、洛阳龙门香山寺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香山寺文化现象。在这众多的香山寺中,平顶山香山寺是建筑最早的东土“真香山寺”香山之名来自佛教经典。据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罗卫国都城(佛经中称父城),附近有名香山,释迦牟尼在世时其弟子有入香山修道者,其后仍有很多佛教徒在香山修道。故《华严经》在排列闫浮提十大名山时,香山仅次于须弥山(即雪山,今喜马拉雅山)名列第二,成为佛教名山。自佛教传入中国,香山之名也来到我国。
寺庙布局
由山脚下苍龙岭抬级而上,经十一折,通过“灵官庙”顺山径西行,迤逦约1.5公里即到达中峰正洞。中峰正洞,洞当中原供有千手千眼菩萨木雕像。洞西壁有一小洞,洞口有一泥塑菩萨“肉身”坐像。洞后有小窦,深玄莫测。大洞之上,左有白瑕一道,自下而上,形如白练,因名白龙;右有青瑕一道,自下而上,势如云烟,因名青龙。二龙蜿蜒盘结至洞顶中心交口吐水,其音冷冷,下成一潭,名曰:“天浆圣湫”,水清冽芳碧,沁人心脾。
正洞前佛殿3楹,上复铁瓦,长廓楼阁,雕梁画栋,金碧晃耀。正洞上之中峰山头,高约10米,尽为卵状小石结成,其色不一,巍峨壮观。洞西为准提院,为僧人住房。原有一玉玺,全部透明,中有白脂如龙,传为妙庄王之玉玺。后改刻成梵文准提咒,寺僧以此印表送人。他们还雕有木板<敕建陕西耀州大香山寺胜境全图>印刷送人。
中峰佛殿曾悬有“宣慈照佑”匾额,系清朝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慈禧太后“蒙佑愈疾”后,“以答菩萨宏恩”亲笔题赐的。香山西峰最高,形势更为险要。上有殿宇一座,房数间,因年久失修,已不完整。 东峰有龙泉寺,现遗留龙泉寺碑石,寺后紧靠悬崖瀑布,状极惊险奇观,离地5丈有余,下有水潭,日夜涌流,龙泉寺因而得名。
据前耀县<大香山志>载:当地群众传说,香山寺为妙善王之三女,妙善公主修行之地。昔日妙善公主因婚姻不满而出家,开始在四川遂宁白雀寺,庄王曾屋诏不归,后有火烧白雀寺的传说。以后庄王染疾求医处方要亲人手眼,公主遂舍自己的手眼,疗愈庄王疾病,故敕封公主为“千手千眼活菩萨”,即今香山寺所供的菩萨,故舞台有香山还愿一剧的流传。
目前看到的佛殿、经堂等,皆为后来重建,只有北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造像碑一通,被保存下来。香山会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与十月十五日两次,香山古会,香火隆盛,在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各国佛教界影响深远,年年都有海外僧侣来香山进行佛事活动。海内外游客10余万人次来此游览、观光、朝圣。
按佛教习惯,香山古会期间,来自山西、河南、广东、南京、上海、无锡、汉口、四川、甘肃、青海、宁夏以及陕西各县的香客众多,因此香山古会名闻中国,为游客熟知的一处佛教名山圣地。 香山森林公园,1992年12月建立,经营面积7o55公顷,海拔1097—1542米,全园区划为大香山、九龙寨、蝴蝶谷和小香山4个景区。
香山为中国佛教8小名山之一。园内大香山和小香山,如孪生姐妹,山峰竞秀;九龙泰、天活堡,似铜墙铁壁,巍然矗立;正沟、庵子沟,狭谷深邃,曲径通幽;骆驼峰、苍龙岭,如鬼斧神工,形态怪异。还有唐王堡、龙泉洞等景点。园内峰、岭、堡、谷、川、洞,构成一幅幅壮丽的自然山水画卷,其8大胜景有:朝阳仙洞、苍龙峻岭、道院钟声、龙柏腾空、朝祝太白、九龙兵寨、悬岩飞瀑等。当地民间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唐王、妙善公主、黑和尚等优美神奇的故事,吸引着大批游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