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年间,叶县有一位豪杰,家住夏李南的一个小村中。他姓郭,名唤光裕,身高五尺三寸,肩宽腰圆,一双浓眉,两只环眼,面方口阔,海下一部络腮胡须,十分英武。他自幼习文练武,拜访名师。长大后,遂成一名武师。他惯使九子鞭,三节棍、耍弄起来,呼呼风响,三五十人近他不得。
郭光裕性情豪爽,胆略过人。穷苦乡邻若有过不去的事,他总是急人之急,鼎立相助。哪怕是典庄卖地,从不吝惜。因此,周围群众都很敬重他。
他曾经一度参加捻军,在张宗禹部当一名盟长,1868年,捻军失败。以后,他就和十多个弟兄回到家乡,在叶县西南老青山一带活动,打算在这里集聚人马,重振捻军军威,每日行侠仗义,打击贪官匪霸,使百姓不受欺凌。
有一天,他得到消息:皇家银鞒要经过这里。他马上召集弟兄们商议。他说:“我们把银鞒截下来,一来可以作为以后扩大军队的费用,二来也可救济一方穷苦百姓。”大家非常高兴,同意他的意见。随后,他又把行动步骤仔细布置一下。
什么是“银鞒”呢?银鞒就是每年地方官府把百姓缴来的地亩税银,铸成银锭,每个四十八两,然后用四尺四寸长的坚硬木材从中间据开、挖空,把银锭成排装入,每二十个装在一起,两端用铁箍箍好,以黄蜡封口,贴上官府封条。然后在两端安装上车轮,套上官马,这样运进京城就很方便。这东西,百姓们叫做“银鞒”。
那是一个秋天,在宛京大道上,三十多名官军,由一名武官率领着,押着五十台鞒车逶拖而来。这是由湖北省来的,他们日出才上路,遇驿就住宿,非常小心地护卫着。一天,他们离开方城向保安驿进发。
他们走到保安南冈时,已是夕阳西下了。那天,天高云淡,风缓气清。特别到日压山头的时候,晚霞映红半边天空,给远山镀上了一层霞光。经过一天的跋涉,兵士们都有些累了。他们懒洋洋地走着,看着那涂了金的远山近村。
就在这时,突然从对面飞驰过来一辆马车。看样子,马是惊了。车上二人,死命地拉着马的缰绳,用鞭子拦截着前边辕马,但是已经控制不住了,一个劲地向官军冲来。官军一时躲避不及,早把鞒车撞得七零八落。
车上二人,很快下来,摘下马,挂住两台银鞒,翻身上马,飞一般向东驰去。事情发生得这样突然,简直使人措手不及。等他们反应过来,那两骑马,已经跑出半里路了。
“有强盗!”带队武官高叫一声,勒转马头就去追赶。那些押送的官兵,见头头去了,也大叫着,一切不顾地拔出腰刀,追了上去。他们追了五七里地,眼看追上。那二人拔出刀来,向后一挥,把后面绳索斩断,轻快地打马走了。
武官一看,心中恍然大悟,高叫中贼人“调虎离山”之计了。
忙吩咐三五人把丢下的银鞒拉回,他急忙带人向回赶。等他们返回原来的地方,只见车夫们倒了一片,所有的鞒车已经不知去向。
一见押车的长官回来,那些能动的车夫们连滚带爬地围过来,诉说刚才的事情:“就在你们去后,从西边过来一帮匪徒,人人拿着枪棒,杀了过来。特别有一个拿着三节棍的人,武艺超群。我等前去和他交手,都被他打伤倒下,其余的匪徒,推赶鞒车向西去了。”
听罢,那一武官把手一挥,一齐向西追去。这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能见度也很低。他们追过西冈,只见坡下一堆车轮,散乱地丢在那里。四周静悄悄的,秋虫在不停地鸣叫着。他回到原处,命令众人向保安驿进发,他独自一人催马直奔叶县。
当时,满清政府内忧外患,国库十分空虚。平时对国内百姓加紧剥削,犹不能解救眼前之急。所以,对税银管制特别严格。这一次丢失鞒银近五万两,那还了得?当时,叶县县官得知在自己辖区内失落国家银两的报告,早吓得屁滚尿流,蒙头转向。一面写成文书向上级报告;一面派出五百兵马,亲自带队,到保安、常村一带捉拿案犯。
打截银鞒的一伙,正是郭光裕等。他们采取了“调虎离山”的计谋,先把官兵引开,再把车夫打散。这样,轻而易举地把银鞒取走。只是这每台鞒车九百六十两,虚称千两,这样多的银锭暂时放在何处呢?通过商量,有个弟兄说:“别的地方不保险,不如把它们沉到澧河潭窝中,等风声过去再说。”
郭光裕点头答应:“这样很好,趁此黑夜,立即行动!”
他们说干就干,连夜搬运,很快把银鞒抛进潭水中。之后,郭光裕对大家说:“此一段时间都要散开,去作平常营生,不要露出任何蛛丝马迹!”大家散去。
常言说:“隔墙有耳。”这件事终于被人知道了。就在他们黑夜搬运银鞒的时候,却被一个名叫宋五的人看到,这宋五三十来岁,生得尖嘴猴腮,四尺半个子。家中无产无业,游手好闲。那晚在外赌钱,手气不好,把几两银子输个精光,本想出来偷几只鸡,换些赌博本钱。他无意中看到一群黑影在忙忙碌碌地搬东西。就趁着夜色,隐藏跟随,并且仿佛听到些什么。
次日,他听说有人截了银鞒,就把这事记到心中。又过三天,他看到官府贴出告示:有人知道官银下落者,赏银一千两。宋五一看大喜过望,认为自己发财的机会到了,就到官府报告,说郭光裕如此这般。县官一听大喜,但是县官反说宋五是和截银鞒的贼人同伙,把他收监在押,并说等银子和郭光裕等人一齐拿到,证明以后再放他出去。可怜宋五赏银不曾拿到,更没人送吃送穿,后来在监牢中饥寒而死。
次日,县官差人到澧水潭中打捞,结果捞出四十六台,再也捞不出,就只好算了,两千两白银由叶县补出。银子的问题解决了,而捉拿郭光裕的事并没放松。百姓传说,为捕拿郭光裕却闹出一个笑话。
五百官兵在叶县西南各村明察暗访,并没有郭光裕的影子。某村一家三口以卖豆腐为生。有一天五更时分,他和妻子起来做豆腐。当烧豆汁的时候,男的在上面看锅,妻子在下面烧火。眼看锅中豆汁已将沸腾,他向妻子说:“火要小一点,不然锅光淤(叶县方言,液体从锅中外溢的意思),就不好办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