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三高的“光辉“历程

家乡区县: 平顶山市叶县

  叶县三高的前身是叶县职教中心内部的综合高中,叶县职教中心的综合高中自2001年秋季开始招生,实行双学籍(中专、普高)制,限招两个班100人。当年综合高中录取分数线比叶县二高低30多分。但在职教中心首任主任(校长)穆杰民的科学管理下,2004年叶县职教中心综合高中普高首届毕业生参加高考首战告捷:一本上线3人,其中一人超出一本线50多分,接近复旦大学录取线,可惜因报考失误(第一志愿:复旦大学)而落榜。穆主任坚守职教中心以职专为主体的办学原则,直到2004年综合高中高一招生才增至4个班。
2005年春,县委进行人事调整:把德才兼备功绩卓著的叶县职业教育的创始人——穆主任派往叶县环保局任局长,而派在县人大工作(中层科长)的赵俊民(女)到叶县职教中心接任主任。赵俊民上任后,把精力放在学校工程建设上,上任短短三年就盖起了三幢大楼(高中餐厅楼、校园西南角高中教学楼、校北门东西两侧的高中部新进教师家属楼),还把东操场翻修了两遍。赵主任的上任,改变了叶县职教中心的办学性质,确立了萎缩职业中专,打造“叶县三高”名校的办学思路,盲目扩招综合高中,2005年—2009年,高一由2004年的4个班先后扩充为8个班、12个班、16个班。赵主任还以高中部教师短缺为由从全县各乡中调来初中教师100多人到高中部任教,从中大发其财。而让来自叶县职教中心分校——四所职高,曾教过普高的职教中心的中年教师教职专班。
2005年(赵主任接任半年)高考,叶县职教中心普高高考一本上线2人,其中一人因报考失误落榜,学校以生活补贴为诱饵动员该生返校插班复读,结果2006年高考,赵主任苦心经营的“叶县三高”竟创造了一本上线零记录。因此赵主任在2006年高考总结会议上责怪高中部教毕业班的老师:“你们太让我失望了,竟然把一本给我教成二本!”,为扭转败局,赵主任采取了一系列提升新生素质和提高高考一本上线率的妙招:一方面,利用金钱手段抢夺优秀生员。赵主任趁叶县二高校长因经济问题被捕之机,宴请各乡学区主任、乡中校长,贿赂各乡中初三班主任:填报“三高”志愿一人,奖班主任30元,入学报到“三高”一人,奖班主任300元。于是,各乡中校长、初三班主任引导中上等学生填报“三高”志愿,入学时纷纷给“三高”送新生。因此,2006年中招,“三高”的录取线超过了二高。由于“三高”的中招奖励政策沿用至今,所以“三高”中招录取线与叶县二高的距离逐年拉大,由2006年的20分提升到2012年的70分。所以叶县二高的高考一本上线人数随着招收新生的整体素质大幅下滑而逐年减少。另一方面,虚报普高高考一本上线人数,沽名钓誉,抬高“三高”的声誉。2007年秋,赵主任向社会公布高考成绩:“叶县职教中心2007年高考一本上线8人”。故意埋没中专的高考成绩,从而夸大“三高”(叶县职教中心的社会俗称)的高考业绩。实际上,8人中,有5人是中专对口高考上重点本科线的学生,而普高上一本线仅3人。当年二高一本上线也是3人,赵主任的绝妙的文字游戏使全县老百姓理解为:“三高”“一本上线8人”全是普高的,由此误下结论:“三高”的教学质量比二高强得多。就这样从此二高名声扫地,而三高名声鹊起。
2007年冬,赵主任散布“国家将取消中专对口高考”的谣言,并以此为由决定将全日制职业中专改办为学制为三个月的技工短训班,集中力量创建“叶县三高”,赵主任的这一重大改革决策因遭到职专部多数教师的反对而流产。但赵主任执迷不悟,一意孤行,在师资配备、教学硬件建设、教师奖金发放等方面一味地向高中部倾斜,还给高中部教师每人配一台手提电脑(职专部的教师至今未配上),引起职专部多数教师的强烈不满。2007年年底,赵主任滥用职权,对违规卖给学生啤酒的学校商店承包人(本校教师)处理过重,该教师告发赵主任,职专部部分有正义感的教师以此为导火索纷纷向县委反映赵主任的多种违纪违规问题,县委派联合调查组先后两番到职教中心对赵进行调查,但因赵主任神通广大,上边有官方要人“关照”,致使调查查而未果,不了了之。2008年年初,职专部的教师们继续向市委反映赵的问题,市委责令叶县县委处理此事,而县委不分青红皂白,未经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将叶县职教中心的综合高中部分裂出去,成立叶县三高,任命原职教中心主任赵俊民为“叶县三高”校长,派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华召接任叶县职教中心主任。县委决定叶县三高暂驻叶县职教中心,并承诺2009年暑假叶县三高迁出职教中心,还在2010年的全县人大会议上,将“三高搬迁”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因县政府负债累累(八个亿),一直缺乏支付建设三高新校资金的财力,致使“叶县三高”搬迁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叶县三高至今仍滞留叶县职教中心,在省教育厅仍未备案,在省市均无合法地位,几年来“叶县三高”高一新生办学籍一直刊的是叶县职教中心的公章。

 

温如言(2014-11-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