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李翔梧(上)

家乡区县: 洛阳市洛宁县

曾用名李凤周。1907年出生河南省洛宁县。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红5军团第14军第41师政委,1935年3月11日,壮烈牺牲,时年28岁。

曾用名李凤周。1907年出生河南省洛宁县。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受党组织派遣赴苏联留学。1929年奉调回国,在上海中共中央军委工作。

1931年夏进入中央苏区,历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红5军团第14军第41师政委。1932 年,任红3军团第14军政委、红5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红13军政治部主任。1933年,任红一方面军第20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34年,任红军总政治部破坏部(敌工部)部长、赣南军区军政委员会书记等职。参加了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时,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任中央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5年3月,留在中央苏区的部队和机关人员奉命分路突围。突围中,李翔梧负伤,在伤势沉重的情况下,宁死不作俘虏,他举起手枪射向自己,壮烈牺牲。时年28岁。 现在,洛宁县有一条马路就叫翔梧路,是2007年为纪念其诞辰100周年而修的。为了深切缅怀李翔梧烈士的丰功伟绩,大力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加强全县中小学生的爱国热情,2012年9月21日经洛宁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宁政【2012】32号文件),即日起将"洛宁县高级中学"更名为"洛宁县翔梧高级中学"。

学生时代

1907年,李翔梧生于河南省洛宁县中高村一个贫农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对诗词有着
浓厚的兴趣,并经常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填词赋诗,抒发自己的情感,曾在当地留下了不少佳话和诗作。后来,李翔梧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他开始用白话文做诗。并以诗为武器,揭露和鞭挞当时社会的黑暗。他在洛阳省立第四师范读书时,看到校长王卓吾贪污学校费用,欺诈学生的种种劣迹,便愤怒地写下这样一首打油诗:“校长王卓五,绰号大老虎。钞票作口粮,银元当豆腐。校长肚皮鼓,学生声声苦”,并用诗配画的形式,深刻而形象地揭露了王卓吾的贪污腐败行为,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赞扬,并在校内外广为传播,成为当时推动洛阳省立第四师范开展学生运动的动员令和战斗号角。
当他在学校得知中高村老家农民李老四父子因不满地主压榨,奋起反抗。却被北洋军阀的爪牙马德胜诬蔑为匪,绑赴刑场。施以极刑时,面对自己熟悉的乡亲被无辜残杀,他悲愤异常,立即写下这样一首诗:“的的哒哒的号声/叫来了左邻右舍的乡亲,都是我李老四和儿子的见证人/我们都是打牛屁股的老手,祖祖辈辈都想从土内挖出黄金/到头来,马奸贼杀我们的头,还要挖我们的心……要杀头。要挖我们的心/嘿!顶多少两个打牛屁股的老手/但想杀奸贼的人,却是千千万万,万万千千……”。对此,李翔梧曾对家人说,当他看到自己熟悉的李老四父子含冤被杀,使他懂得“面对社会的不平和黑暗,求生和反抗不是一家父子可以完成的事情”,这也是他后来走上革命道路的一次警示钟。随后不久,他又在校刊上写下这样的诗句:“都是大自然母亲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为什么有人替他人劳动,为什么有人要别人替自己劳动?这简直是极不平等的黑幕……!”李翔梧当时的这些诗作虽然有些稚气,但在字里行间却充满革命激情,表达了他对剥削阶级和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1923年,李翔梧考入位于开封的河南省立第一师范,由于他思想进步,刻苦好学,深受共产党员、英语老师冯品毅等人的器重。在这些老师的指导和影响下,李翔梧如饥似渴地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革命书刊,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学生社团活动,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1924年,李翔梧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早期的共产党员和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在此期间,他积极参加“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展现出优秀的文学才华。在《现代评论》和《学生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新诗和散文,并在《沫若,我要站在你的旗帜之下》的署名文章中,坚定地表示:“愿站在这面旗帜下做一个‘小卒’”。后来,李翔梧的同窗好友、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美术史家胡蛮回忆说,当年的《学生杂志》曾为李翔捂出过一本诗集,书名就叫《翔集》,遗憾的是这本珍贵的诗集现在已经找不到了。李翔梧的另一位同窗好友、我国当代著名诗人苏金伞也在回忆中称赞李翔梧:“你有闪耀发光的文采,又有刚刚萌生的新思想。”假如不是他过早地投入革命洪流,成为一个职业的革命者,也会成为当代中国诗坛上一个有成就的诗人。

真静游(2014-11-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