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邑 叶县南 旧县乡叶公的生卒年月难以确考,大约生于公元前550年,卒于公元前470年,与孔子(前551~前479)是同代人。
楚平王五年(前524),叶公被封于叶邑(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南旧县乡)。叶邑是楚国北部的边防重镇。据《叶县志》记载,叶公主持叶政49年,大兴富国强兵之策,在筑城固边、开疆拓土的同时,发动民众开挖东、西二陂,蓄方城山之水以灌农田,叶民深受其利,世代感恩戴德。
楚昭王二十七年(前489年),孔子听说叶公政绩显赫,特意由蔡及叶,与叶公交流治国方略。在此期间,叶公不仅向孔子请教了治国方略,而且还同他讨论了伦理道德的标准问题。孔子主张当亲人犯罪时应“为亲者隐”(按:论语.子路第十三:“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浅人不识经籍字义,望文生义,曲解圣门。
此隐,非隐蔽之隐,乃隐括之隐,即檃栝之檃也。隐括者,矫正曲木之具。儒门律己,直己不直人,直内不直外,故有禹汤罪己(左传)、卫武自警(国语)、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左传)、膳夫彻膳(毛诗)、父有争子则身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不陷於不义(孝经)等等。简而言之,”父为子隐“,即父亲檃栝儿子於内(内即”其中“),不必待外人矫正也,故有後文”直在其中矣“),而叶公主张应“大义灭亲”。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叶公论政”。
楚惠王十年(前479年),王族白公胜乘隙发动政变,与石纥袭杀令尹(宰相)子西、司马子期于朝堂,劫持惠王,楚国顿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时,正在老家新蔡休养的叶公听说后,立即率方城之外的边防兵赶往楚都平叛,沿途受到楚国人民的拥戴和支持,称赞他“国人望君如望父母焉。”叛军顷刻土崩瓦解,首领白公胜自缢,石纥被烹,楚国得以转危为安。叶公因功被擢为楚令尹兼司马,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