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乃贯通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间的重要水上交通孔道,今名“兴安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条运河。有一首诗就是“南桂北湘两水支,导流分派疏灵渠。兴安多得两江月,映照今人忆古时。”灵渠工程的修建,为统一中国的大业,促进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上图便是灵渠“铧嘴”,铧嘴为灵渠的枢纽工程,是在湘江内修建的一座滚水低坝,有大小天平石堤于其相连,形成“人”字形。从大、小天平的衔接处向上游砌筑,锐角所指的方向与海洋河主流方向相对,把海洋河水劈分为二,一由南渠而合于漓,一由北渠而归于湘。铧嘴原来的长度在现存铧嘴30丈外的上游,清光绪十一年至十四年(1885~1888年)修渠时,由于铧嘴被淤积的砂石所淹,才把它移建于现今的位置。但现今的形状却不是前锐后钝,而一个一边长40米,另一边长38米,宽22.8米,高2.3米,四周用长约1.7米,厚宽60厘米至1米大块石灰岩砌成的斜方形平台。在这个平台末端的南边,解放后又筑了长约30米的石堤。
整个铧嘴由大、小天平的衔接处至铧嘴的尖端长90米。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从图上可以看出,大的江面便是“7分水”的湘江,小的便是“3分水”的漓江了。
下面来说说铧嘴的作用,铧嘴的主要作用便是分水,起缓冲。湘江的水很急,为了不使大小天平被水冲垮,于是便修建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铧嘴末端紧接着大小天平,因其作用是自动调节水量,故称“天平”。北侧的大天平略高,长380米,南侧的小天平略低,长120米。两天平夹角成95度,与铧嘴合呈“人”字形,并向南北两侧分别延伸,隔断湘江。天平本身为内高外低的斜坡堤坝,最高4米,底宽25米,顶宽2米,以松木为桩,用长条石直插叠砌,层层相扣,状似鱼鳞,故又称鱼鳞石。其顶部用巨石平铺,凿穴灌铁锭卡牢。天平的主要作用是拦江堵水,在汛期时还可使洪水通过天平顶漫入湘江故道,兼具分水与调水的功能,保证渠内安全。
然后便是大小泄水天平。泄水天平主要是采用侧向溢洪控制入渠流量,以保护渠堤安全;在洪水时间,渠道上游的来水使渠水位暴涨,渠槽无法容纳,这样洪水便漫过泄水天平排至湘江故道,以免渠道崩塌。天平本身为内高外低的斜坡堤坝,最高4米,底宽25米,顶宽2米,以松木为桩,用长条石直插叠砌,层层相扣,状似鱼鳞,故又称鱼鳞石。其顶部用巨石平铺,凿穴灌铁锭卡牢。天平的主要作用是拦江堵水,在汛期时还可使洪水通过天平顶漫入湘江故道,兼具分水与调水的功能,保证渠内安全。
网络营销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ww.wm23.cn/caidingcheng
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58228993.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