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等路”,这个词在词典中找不到,字面也不好理解,其实这是客家地区的一种习俗。做祖父母的赴圩、或探亲访友,或出门打工等回家时,给老人、小孩带回一点糖果、饼干之类的小食叫“等路”。
“等路”的历史不短,在尚未解决温饱年代,哪怕是一粒糖或一块饼干都有很大吸引力。 “等路”的流行也是客家人尊老爱幼美德的表现,好些做父母的,肚子再饿自已也不吃“等路”,忍饥挨饿把“等路”留给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儿女。“等路”不但分给自已的儿女,也分给在场的邻居的小孩,这在无形中也增进了邻里之间的友情。
上世纪六十年代华侨回乡时的“等路”,就是半斤左右一种指头大小叫“罗帝”的饼干,外加一条毛巾。大人们拿着毛巾。面露喜色,小孩吃着“罗帝”欢呼雀跃,一个华侨回家,全村皆大欢喜,那时物质匮乏,一条毛巾,几只“罗帝”何等珍贵。
“等路”还有不少小故事。解放前有一个卖甜点的小贩,每到圩日,买甜点的人特别多,大多数说买给儿女吃。那天,有一个衣着很旧的年轻人说要买甜点给老娘吃,那小贩连夸他贤孝,硬是不收钱,说是他贤孝的奖励。另外,还有一些懂事的小孩把“等路”让给弟妹甚至邻居小伙伴,这也是现代版的“孔融让梨”。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liukeyuan
微博主页:http://weibo.com/u/2471012563/home?wvr=5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78114242.html
梧桐子家乡: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meizhou_xingning.html
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2471012563
我的QQ:985145636 欢迎访问,万分感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