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王李惠堂

家乡区县: 梅州市五华县

李惠堂,字光梁,号鲁卫,中国著名足球运动员。于1905年10月23日出生于香港铜锣湾大坑村,祖籍梅州市五华县锡坑乡。十六岁开始足球生涯,1928年被亚洲球协评为“亚洲球王”,1976年于巴西的贝利、英国的马修斯、西班牙的斯蒂法诺、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一道被称为世界五大球王。

他儿时活泼可爱,自小对足球有浓厚的兴趣,痴迷到每刻都球不离身,其父亲为了让他读点书继承家业,将其送回五华老家读私塾,在私塾读书时,经常与伙伴在空阔的场地踢球,利用大门,狗洞,土墙做为球门。十岁被其父亲接回香港接受英语教育。回到香港仍没有因为父亲的反对而放弃踢球。

1921年,16岁的李惠堂参加香港华南体育会举办的少年夏令杯足球赛,因表现突出被选入南华会足球乙队,自此走上足球之路。第二年被选入南华会足球甲队,开始崭露头角。

1923年,在日本举办的第六届远东运动国会上得到充分表现,后随球队访问澳洲,进球36粒中半数为李惠堂射入。

1924年,因李惠堂原因,南华会足球将香港甲组联赛冠军收入囊中。

1925年,为香港捧得沪港杯。又代表中国队征战远东运动会,为中国中国队连续五次夺冠立下汗马功劳。同年为躲避父亲逼婚来到上海,创建了当时上海最厉害的足球队乐群足球队,后改名“乐华队”。

1926年,带领“乐华队”参加西联足球会,大败蝉联九年冠军��腊克斯队,从此李惠堂蜚声海内外。李惠堂更在上海培养了大量的足球栋梁。

李惠堂更是一个爱国分子,多次组织足球义赛筹款抗日,为了避开日本人和汪伪政权的追踪,李惠堂决定率领南华队去澳门访问,借此机会逃离香港,返回广东老家。一路周折不断,李惠堂竟漂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返回广东五华锡坑老家。一路上多方朋友相助,在桂林时更是受到李济深的款待,离桂途中,他写了一首感怀诗,“世乱时虞历万难,今朝脱险向长安。桂林山水迎人笑,我正飘零意未宽。”回到家乡后,他在田野乡村过着简朴的生活,并在家门口贴上了一副对联,“认认真真抗战,随随便便过年。”在维持生计之余,李惠堂依然没有放弃他所热爱的足球,回到家乡后不久,他先后组织五华足球队和航建足球队,两次访问梅州市梅县区、兴宁、韶关等地,到各地巡回比赛,推动了山乡体育运动的发展。
1942年,响应宋庆龄慰问抗日伤病员,那时候黄河决堤,灾民非常多,当时国民党政府号召李惠堂举办足球义赛,义捐。韶关义赛之后就到了桂林、南宁、四川整个大后方,义赛打了138场。收入全部捐给救灾,慰劳伤兵、孤儿等之用,更留下“海角归来奔国难,名成献艺赛频频”的诗句。

新中国成立之后,抗日名将贺龙做首任体育部长,写信邀请李惠堂出任中国国家队男足主教练,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成事。1951年香港丽的呼声电台聘请李惠堂做顾问,兼体育节目播音评述员。美国之音电台请他当体育评论员,不久李惠堂当选亚洲足球协会副会长,又荣膺国际足联副会长,这至今还是世界足坛上华人享有的最高荣誉。

李锋(2015-04-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